有線電報的發明人薩繆爾·莫爾斯,有著傳奇的人生。他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美術系,是一個畫家。1832年秋天,已任美國國立美術學院院長的莫爾斯在橫渡大西洋的“薩利”號客輪上,聽到一位美國學者在介紹新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引起了莫爾斯極大的興趣和創新的靈感。回國后,他將自己的畫室改造成電報實驗室,專注研究有線電報。終于,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會議廳里,莫爾斯親手操縱著電報機,隨著一連串的“點”、“劃”信號的發出,遠在64公里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由“嘀”、“嗒”聲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電報。
從畫家到有線電報的發明人,莫爾斯花了12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他終于成功了。豐富的人生和閱歷使得他有了淵博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
1867年,76歲的莫爾斯在看了世博會之后,說了這樣一番話:“我相信,我的孩子在5周內學到的關于世界各國的園藝、農業、習俗、制成品、礦產業、蔬菜的知識,要比他們坐在家里看5年書或外出5年學得多。”
我的夫人施燕華最近在外交部向一批青年人介紹世博會,她專門引用了莫爾斯上述這段話。會后,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對施燕華說:“您引用的莫爾斯的話對我啟發太大了,我一定要帶上我的孩子到上海世博會去看幾天。”
世博會體現的重要價值之一是教育。上海世博會所提供的知識,所能給予公眾的啟迪,特別是對青年人的啟迪,大概很少有其他活動能與之媲美。大家想一想,世界上200多個國家,有多少人能夠跑遍所有國家?但是上海世博會有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參展,這樣就把世界帶到了中國。這些參展方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展示他們的理念,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把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各國的展館不論從外形到內涵,都包含著豐富的知識,說上海世博會是一所“大學校”一點也不夸張。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會的主題是“人類、居住、環境與科學技術”,總共有2000萬人參觀。值得注意的是,30%的日本中學生參觀了筑波世博會,受益良多。很多日本學校組織學生去參觀,有老師陪同。事前老師向學生對世博會做了較多介紹,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的參觀路線進行引導。日本中學生在參觀后反映說:大開眼界,學到了很多東西。
筑波世博會是在日本舉辦的第三次世博會。日本人對于世博會的認識可能要比我們深得多,他們組織中學生參觀世博會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最近,有記者問我:上海世博會預計有7000萬人參觀,而現在每天參觀的人數最多不過20多萬。這樣下去,參觀世博會總人數可能到不了7000萬,你有何評論?我回答說:每屆世博會實際參觀人數與估計數都會有出入。重要的是,要向大家介紹世博會的價值。如果讓老百姓認識到上海世博會這所大學校是不可多得的,也是百年不遇的;認識到像莫爾斯說的,青年人在世博會上5周學到的可能比5年還要多;認識到世博會會使孩子們大開眼界,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重要的影響。那么,中國的家長和老師一定會不辭辛勞,帶上孩子去看世博會,我想他們一定不會失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