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館:“民間剪紙”
波蘭館是一個有趣的、以剪紙民間藝術為主題的構造設計。這是一個在白日里非常引人矚目的建筑,而夜晚則愈加金碧輝煌。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織的剪紙圖案所組成,陽光可以透過縫隙進入大廳。當黃昏降臨,隨著穿透剪紙圖案光線的顏色變化,展館本身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它具有多個表面,一方面構成折疊的“剪紙板”,另一方面又構成有趣的幾何形狀的內表,空間靈活,可以創造性地分割成不同部分,為展覽、音樂會和其它內部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區域。
沙特阿拉伯:“絲路寶船”
整個展館耗資約14億人民幣,外形猶如“月亮船”。乘上這艘船,回頭可望見1000多年前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場景;朝前看,象征中沙兩國交流合作、中阿兩大文明融合共生的一棵棵棗椰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意大利館:“上海游戲”
這個建筑的靈感來源是上海傳統游戲“游戲棒”,由20個不規則、可自由組合的功能模塊組合而成,代表著意大利20個大區,猶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體現不同地區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關系。展館內有狹窄的街道、庭院和弄堂,又會出現開闊的廣場,美麗的花園。設計師還為展館特別設計了一些像“刀鋒”一樣的切口,它們不僅使場館的外形富于動感,還可以將外部光影反射到館內幫助照明,并與中央大廳一起形成一條通風走廊,調節場館內的溫度。
城市地球主題館:藍色星球
城市地球主題館演繹了地球因資源枯竭“死去”,又在人類拯救中“重生”的過程。設計師設計了兩條互相螺旋狀走道,觀眾由“危機之道”開始參觀,直面地球受到的破壞。其后的解決之道則展示了通向未來城市的各種可持續發展的方案。最震撼的莫過于巨大的“藍色星球”,模擬出鳥瞰地球的場景。場景中以詩意的方式展現城市、城市發展、人文行為等與地球的關系。
亮點閃爍,群星璀璨
“一切始于世博會”,這個響亮的口號是159年世博史的精辟概括。世博會誕生于西方工業文明的搖籃,催生了一批批影響人類生活和文明進程的重要發明創造,如蒸汽機、電話機、電影、煤氣灶、電視機、計算機、機器人、航天器等等,都肇始于世博會。作為引領科技文明發展的風向標,人類幾乎所有的重要發明都從世博會傳遞到世界。在這個充分體現人類智慧與理性的舞臺上,一個夢想,可能成為明天的現實;一個發明,可能引領明日生活潮流;一種創造,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方式。
上海世博會囊括了迄今為止最前沿的技術和創造,預示了未來數十年人類科技和生活的發展方向。在這個盛大的舞臺上,我們充分領略了科技之魅和創造之美。參展各國攜最新科技成果,趕赴這場科技奧林匹克競賽,使5月的黃浦江成為沸騰的海洋。在這里,各種科技嘗試使低碳節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再只是紙上“烏托邦”,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是各國不約而同奉上的“大菜”,這也許將成為不堪重負的地球的最后救贖。人工智能化向更高層次躍進,昔日天才科幻小說家的奇思怪想已成為落伍的現實。通信技術的進步使人與人聯系更為親密,也許我們也將重新定義人與環境、人與物、物與物的聯系方式。在這里,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計算機交互技術的迅速發展,先進影像手段的大量使用,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一種融高科技與娛樂性為一體的視聽饕餮盛宴。
“動力之源”(德國館):隨聲音擺動
德國館三層的中央懸掛著一個巨大的LED球體,它不僅色彩斑斕,放射著各種令人神迷目眩的光影,更神奇的是它會隨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而飛旋轉動,高超的聲控技術是德國科學家用一年半時間精心研發的。
“紫蠶島”(日本館):會“呼吸”的建筑
采用特殊環境控制技術,是一幢“像生命體那樣會呼吸、對環境友好的建筑”,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實現高效導光、發電;展館內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
IMAX巨幕:世界最大的三維影院(沙特阿拉伯館)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維影院,環繞屏幕達160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觀眾隨著步道“移步換景”,以全新體驗方式感受沙特經濟、社會和自然風光。整體感覺氣勢恢弘,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官震撼。
來源:解放軍畫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