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需要8個小時、7個小時、6個小時……”在上海世博會臺灣館旁邊高架步道下的柱子上貼著一排排標簽,這是參觀預計等候的時間,而沿著高架步道往東就是世博會最熱門的場館之一——沙特館。
蜿蜒的隊伍從沙特館延伸到臺灣館門口,“這個位置需要排6個小時。這里每天都這樣。”園區志愿者胡成君指著自己身后的排隊者對記者說。
排隊似乎是歷屆世博會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尤其是隨著5月20日以后上海世博會節節攀升的客流、炎熱的天氣都在考驗著每一個園區排隊者的耐心,同時也是對城市文明、國民素質的檢驗。
來自山西長治的游客張迪表示,自己和家人已經是第三次進入世博園區參觀,前兩天去日本館排了4個小時,去韓國館排了3個小時,今天則是專門來看沙特館的。
張迪說,熱門的場館大家自然都想看,現在人這么多,只能耐心的排隊。已經排出經驗的張迪這次做了充分的準備:小板凳、純凈水、面包、遮陽傘、風油精一應俱全。
張迪還特別感謝那些雖然不在隊伍中,但卻也一直都在“排隊”的園區志愿者。他說:“特別是中午那會兒,他們除了維持秩序,還得不停的幫排隊者買面包、去直飲點打水等各種額外的服務。他們幾乎成了我們排隊者的‘保姆’了。”
其實,每天一早,在入園安檢口排隊的大部分世博會游客,一部分會忙著排隊領取中國館預約券,另一部分則會飛速奔向早已計劃好參觀熱門場館的入口,目的只有一個:能夠盡可能排在前面。
盡管園區每天都在上演激烈的排隊大戰,每一次隊伍放行的時候,排隊者都會激動地奔向下一個等候點,唯恐自己被拋在后面,但是一旦進入隊伍,大部分人還是能夠自覺遵守規則,耐心等待。一個月以來,游客從插隊、爭吵、擁擠,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觀博開始成為排隊者共同的取向。
“世博會經歷了一個月的磨合,現在排隊大家似乎已經形成了默契,插隊、吵架現象少多了,大多數人都比較文明,有耐心。”在法國館門口排隊的南京導游錢小姐說。
“排隊肯定是挺痛苦的,但你想參觀別人也想參觀,最好的辦法,就是遵守秩序排隊。”來自江西的游客李秋雨報了一個旅行團,她在早上6點就到達世博園門口,再排隊等候三個小時才能進園區,進了園區每個熱門館還要排兩三個小時,甚至五六個小時。
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絕大多數觀眾遵守行為規范,用文明參觀的行動自覺維護園區秩序。上海市有關部門多次隨機測評城市文明指數,其結果已經從最初的70多分上升到近90分。
直到晚上7點才走進沙特館的李秋雨終于松了一口氣,在走進場館的那一刻,她邊揉腿邊說:“排隊是最公平的方式,大家一起在遵守秩序,其實如果經歷過這樣長時間的煎熬,參觀的時候反而會更覺得珍貴。”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