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上海世博會“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上作主旨演講。中國環境報記者 王亞京 攝
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7月3日在江蘇省南京市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無畏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全體大會上作了題為《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的主旨演講。
周生賢說,世界博覽會是一項歷經近160年,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性博覽活動。上海世博會是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也是一屆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發展的盛會,其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非常契合城市發展的共同愿景。近5年來,中國城鎮化率年均增加0.9%,截至2009年底,全國城鎮人口為6.22億,城鎮化率達到46.6%,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化水平將超過50%。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在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2006年以來,累計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4460萬噸,累計新增燃煤脫硫機組總裝機容量4億千瓦以上。截至2009年底,脫硫機組裝機容量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比90年代初提高57.4個百分點。與2005年相比,2009年環保重點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24.6個百分點,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下降29.2個百分點,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周生賢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相比,發達國家二三百年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近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呈現明顯的壓縮型、結構型、復合型特點,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必須在生態文明視野下,立足本國基本國情,借鑒世界各國經驗教訓,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道路。“代價小”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要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用適當的環境治理成本,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以環境保護的不斷加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