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務細節:
準備針線包、應急充電器
暑期將近過半,不斷攀升的暑期學生客流對中國館部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林寶妹告訴記者,和成人相比,學生游客有其特殊性,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后,他們也找出了學生客流的特點,因此特別制作了溫馨提示卡。當學生團隊入館后,溫馨提示卡會發給帶隊老師,上面不僅有學生客流中常會發生的問題提醒,也會印上援助中心電話。
除了對學生客流特別照顧外,對于一般的個人游客和團隊游客,中國館部在硬件上也做足了工作。例如,開館以來,在個人預約通道與團隊預約通道上不斷增設遮陽設施等。截至目前,一共增加了遮陽棚2042平方米等。
“最近我們增設了針線包、手機和相機應急充電器等一系列設施。”林寶妹表示,中國館南廣場外的服務中心近日重新啟用,每天都會準備7000份中文版園區導覽、200份英文版園區導覽和1000份當日活動節目單。
考慮到游客在游園時偶爾會有紐扣掉落或者衣服線腳裂開等情況,中國館部還特別準備了便攜的針線包供游客使用。此外,為滿足游客手機和相機等電子設備應急充電,中國館部購置了應急充電器,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盡可能地方便游客。
應對臺風暴雨預案:
可能啟用備用電梯
每一位去過中國國家館的游客都知道,中國國家館內上上下下全部仰仗電梯。面對可能來臨的臺風、暴雨天氣,保證電梯等設備設施的安全成為中國館部的工作重點。
林寶妹告訴記者,每晚11點中國國家館閉館后,專業的工程人員都會對所有運行和備用電梯進行檢查和保養,以確保184天會期內電梯正常運行。“國家館有不少電梯都在室外,這一部分電梯除了日常維護和保養外,在運行上我們也盡量錯開使用。”她這樣表示。
如果說高溫的應對已經成竹在胸,那么面對即將到來的臺風、暴雨等天氣,中國館部是否也做好了準備呢?對此,林寶妹表示,針對臺風、暴雨等天氣,中國館部先后進行過多次專題會議,并形成了一系列應對預案。在梅雨期間的幾次大雨天里,還進行過實地演練,效果令人滿意。“國家館的14米層是出口,如果遇到暴雨,可能會面臨躲雨設施不夠的情況。”林寶妹介紹說,屆時將啟用14米與9米平臺之間的備用電梯,將游客有序引導至9米平臺、0米層等可以躲雨的區域。
除了這些方案上的應對,考慮到游客在惡劣天氣中容易產生身體不適感,中國國家館還多方協調,在國家館內設置了醫療救助點。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工作人員會帶著值班醫生第一時間趕至現場,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時撥打120,確保游客如有不適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救治。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