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臺灣贈送3只自繁小熊貓 赴臺時間仍在協商
2011年5月底,原臺北市立動物園葉園長應邀來福州參加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揭牌儀式,此行,他對福州保護大熊貓所做的努力予以高度評價,在離開前,他懇切地提出希望福州能贈送三只小熊貓給臺北,因為他們園里僅有兩只小熊貓,并且至今未能繁殖。經過葉園長以及臺北市立動物園新任金園長和趙研究員的努力,2012年8月得到了臺灣當局主管部門的同意。緊接著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歷經10多個月的不懈努力,也獲得了大陸方相關部門的批準。
陳主任介紹,小熊貓(Ailures Fulgens)屬于浣熊科,以竹葉為主食,對于氣溫十分敏感,適宜在17至25℃之間生活,難以忍受25℃以上。福州對小熊貓的飼養、研究具備較好的條件,福州熊貓世界2004年至2012年共繁殖成活27只,目前不需要外來補充,因此福州決定對臺贈送3只小熊貓,幫助繁殖。在全國動物園中,唯有福州有一個比較完善而獨立的小熊貓館,占地面積800㎡(其中包含獸舍、活動場、繁殖房、參觀廳、配料室、監控錄像室,內設有空調、監視器、產箱等)。
現福州方面已經通知臺灣方面來確認擬贈的小熊貓,如臺方滿意,雙方在辦理相關手續之后,根據臺方海關要求要對三只小熊貓實行為期一個月的隔離檢疫,小熊貓將住進作為隔離獸舍的繁育中心,合格后放行運輸。陳主任說,最快大概也要7、8月份才能實行隔離,隔離一個月后三只小熊貓才能抵達臺灣。因小熊貓的發情期在2、3月份,陳主任希望臺方能盡快來榕確認,爭取在12月前讓三只小熊貓抵臺。
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接觸交流三年多來,達成“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不能只有人類”這樣一個共識,陳主任相信,此次三只小熊貓抵臺一定能夠成功幫助臺北市立動物園繁殖出新生命。通過交流,相互學習,加大了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力度,無疑將會受到臺灣市民和少年兒童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