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樓:山城中的夢幻民居
土樓的保護是重點
盡管有幾項大型旅游項目在建,對當地政府而言,要利用土樓資源發展當地旅游業首先要保護土樓。
為了維持土樓原貌,過去八年,福裕樓樓主林勤勝都將房屋出租,每間月租500元。“如果有人住在里面,土樓能幾百年屹立不倒,”林勤勝表示,“否則,因為缺乏維護,他們很快就會被昆蟲啃噬破壞?!?/p>
當地政府已經在福建成立了首個縣級文化遺址保護局,進一步“加強保護工作,制定五年維護計劃”,毛高良表示。
毛高良說,作為世界文化遺址,土樓景區里不允許再建新的建筑。永定縣也在景區周邊投資建設一系列配套設施,并以低價出租給當地居民,鼓勵他們在景區外做生意。
林日耕是永定縣最有名的導游,他從當地旅游業里獲利頗豐。
“沒有旅游業的話,我們的生活不會變得這么好,年輕人也不會回來發展,”他說,“連我兒子都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回來幫我打理生意?!?/p>
“我是土樓第三代的樓主,我要保護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樣以后才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客家的建筑奇葩。”
61歲的徐松生是一名建造土樓的專家,但從2002年以后,他就再也沒有建過一座土樓。
徐松生在集慶樓里長大,集慶樓是福建最古老的土樓。徐的父親是一名杰出的土樓設計者,徐松生從14歲起就開始建土樓。對于他來說,土樓不僅僅是泥土建筑,而是帶有靈魂的藝術品。
“許多游客都鐘愛圓形土樓,但土樓的形狀其實是由它所處的地形決定的,”徐松生說,“通常圓形土樓建于寬敞而平坦的地段,而矩形土樓建于山地斜坡上?!?/p>
徐松生說,地基是土樓建筑的最重要部分。
“土樓的地基用干燥的石頭砌成,連一點點小縫隙都要避免。對于一個只有三四十個房間、中等大小的土樓來說,光打地基就可能花上一年。這種技術需要時間和不斷的反復操練才能學會?!?/p>
徐松生開了一家建筑公司,生活也非常寬裕。他唯一的擔憂就是今后土樓的建造技術可能會消失。
他有幾個學習土樓建造的學生,但是因為市場需求太小,這些學生也慢慢轉向學習現代建筑了。他希望自己的技術在土樓的維護中還能派上用場,“如果維護得好,我想土樓可以幾百年屹立不倒。”
本文英文稿刊登于:
2013年8月12日《中國日報》
2013年8月20日英國《每日電訊報》
2013年8月28日美國《華盛頓郵報》
作者:《中國日報》記者何娜、孫力
《中國日報》記者胡美東為報道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