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成立“自貿區”申報工作組 海滄、象嶼助推
兩大猜想
廈門自貿區可能有多大?
上海自貿區,最終涵蓋4個地點: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合計28.78平方公里。
若廈門正式申報,自貿區范圍會有多大?
廈門現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象嶼保稅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廈門出口加工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海滄保稅港區、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B型以及航空港,俗稱“六區一港”。
復制“上海經驗”,廈門可將這幾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成中國(廈門)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一條比較成熟的路子。
不過,還有人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思路。
據臺灣經濟研究院顧問黃崇哲透露,臺灣“行政院”在今年3月底提出的“六海一空一農技”的“自由經濟示范區”,就是希望借由物流、人流、金流、信息流及知識流的法規松綁,將自由貿易的范圍擴大到全臺灣,將臺灣打造成為“自由貿易島”。
而臺灣這個“自由貿易島”,看中的正是大陸廣大的腹地,他們希望利用這潭活水促進臺灣經濟轉型,借“兩岸共同市場”把臺灣發展成為“亞洲門戶”和“全球運籌中心”。
面對臺灣如此“野心”,如果廈門僅推出“六區一港”進行對接,恐怕很難滿足其胃口。
所以,有人提出,廈門不如先走一步,大膽改革,跳過中國(廈門)自由貿易試驗區階段,直接建成“廈門自由貿易島”,整合周邊衛星城市的產業,以增加對臺灣的磁吸效應。
廈門自貿區可能叫啥名?
上海自貿區經反復醞釀,最終被冠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名字。廈門自貿區若正式申報,它的名字可能叫啥?
一位參與相關方案探討的有關人士透露,由于“對臺”合作是廈門的獨特優勢與重要使命,所以,從目前種種探討來看,“對臺自由貿易區”是其中可能的一大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