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解碼:興百業而后銀行興
1988年,興業銀行在福州誕生,成為國內首批成立的股份制銀行之一。25年后,作為股份制銀行中唯一不占據中國經濟發展要津且基礎差、底 子薄的興業銀行,成功躋身中國銀行業10強、全球銀行50強和世界企業500強行列,初步形成以銀行為主體,涵蓋信托、租賃、基金、資產管理等在內的綜合 金融服務集團,并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赤道銀行,在實踐中極大地豐富了赤道銀行理念,連續幾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可持續發展銀行。
在25年的長跑中,興業銀行究竟靠什么健步在前?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興業銀行行長李仁杰。李仁杰說,百業興而后才能銀行興,而振興百業則需要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秉持差異化經營策略的興業銀行在市場化中誕生,也注定要承擔推動金融市場向縱深發展的使命。
興業戰略:緊跟國家發展脈搏
興業銀行的前身為福建興業銀行,2003年更名為興業銀行。興業銀行近十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2000年12月,福建興業銀行注冊資本由 15億元增加到30億元,在此起點上不斷積累,至更名后的2003年末,興業銀行的資產總額為2563億元,到2013年第一季度末已達34696億元, 十年間增長了12.54倍。2012年,興業銀行累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股東凈利潤347.18億元,同比增長36.12%;2013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 潤109.77億元,同比增長了32.44%。
更重要的是數字背后的嬗變。國內銀行界很多人認為,經過25年的發展,興業銀行已成長為有獨特業務發展模式和充滿持續創新活力、特色鮮明的國內知名金融品牌。
回答這當中主要的經驗時,李仁杰確信,只有百業興,銀行自身才能發展。特別是要關注并把握好那些成為社會發展趨勢的行業、產業,因為這些行 業、產業存在很大的商業機會。把握住這些機會,銀行也就具備了不斷實現跨越發展的基本前提。記者了解到,李仁杰當行長十多年來,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即每 月定期召開經營管理情況分析會,會議的首要任務就是分析形勢、明確方向。他認為,做好銀行一定要有前瞻性和方向感,把握好業務的結構和經營的節奏,該快的 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該把握的機遇,要能把握得住。而只有把握經濟金融發展的大趨勢,才可順勢而為。
根據經濟金融發展的大趨勢,結合自身的特點,做好戰略布局,找準定位,認清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李仁杰所總結的興業銀行25年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
他以城鎮化金融為例展開分析。城鎮化在過去十年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圍繞城鎮化,從2006年開始,通過大力拓展個人按揭 貸款、房地產貸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業務,興業銀行的城鎮化金融業務持續、快速發展,且資產質量一直保持優良,取得良好的經營效益。
其實,興業銀行城鎮化金融業務的發展,不僅在于比較早地把握住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趨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年的創新、積累,形成了一系列比 較成熟的產品以及一整套比較專業、規范的流程和制度安排,并培養了一支比較敏銳的隊伍。李仁杰一直認為,城鎮化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主線 和引擎。從國家“十二五”規劃看,到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從現在的46.6%上升到51.5%,新一屆政府也已將“新型城鎮化”視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 力所在。在其預想中,伴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東風”,新一輪城鎮化熱潮將實現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高度聚集,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鎮域產業發 展等諸多方面均離不開金融業的強有力支持。
他表示,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興業銀行在城鎮化金融上已經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未來幾年該行將進一步加大相關領域的投入,努力鞏固并擴大既有特色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