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問題二:信息發布渠道多但數據欠準確
這次強對流天氣給佛山造成了重大損失,相關部門立即展開救災與災情統計工作。這一次,政府部門及時通過各種渠道發布了災情信息。其實最早發布災情消息的是當天下午3時23分,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以個人身份在微博上發布的一個消息:九江下午一陣龍卷風和冰雹,多家企業受損,個別還很嚴重呢,據報有人傷亡,關注中。
下午4時49分,南海新聞辦在官方微博上首個公布了南海災情信息:4月17日12時30分左右,九江鎮轄區遭到冰雹及龍卷風襲擊,鎮內梅圳、新龍、敦根、河清、鎮南等區域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壞。截至發稿時,災害已造成3人死亡(2人當場死亡,1人送院后搶救無效死亡)。下午5時23分,九江鎮應急辦也發布暴雨冰雹風災情況通報。當晚9時,高明區發布災情通報。晚上9時50分,佛山公安也發布了災情統計匯總。其中佛山市政府在0時50分還發布兩個權威通報。
快速的災情信息通報反映了政府應急能力的提升,不過記者也發現由于多部門發布信息,在一些“核心問題”上卻出現了一些偏差。如在大風的定性問題上,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除南海九江被定為“龍卷風”外,其他地區對風的定性并不清晰,最終佛山市政府在18日0時50分最后一次發布通報中對順德地區的災害天氣定性為“雷雨大風”。此外,對于發布“死亡人數”也出現分歧,有的公布14名,有的公布12名。至今新一些門戶網站上仍使用相關部門提供的死亡12人的數據。
網友建議氣象臺“微博”預警
“氣象臺發布預警了嗎?”昨天記者重新走訪了受災嚴重地區,很多人對于佛山氣象臺發布雷雨大風預警信息并不知情。佛山市氣象臺解釋,這次強天氣過程預報和天氣實況基本吻合,但由于局部地方出現了龍卷風,超出原來的預報強度,以目前的監測手段和預報技術難以提供更精細的預報。
因此,不少網友認為氣象部門的發布仍然存在盲點與漏洞。針對氣象臺的預警發布渠道有限的問題,網友建議,氣象部門應該很好地利用現代傳播工具,如“電視”、“微博”等,效仿香港懸掛“風球”,在電視臺上滾動播出,最大范圍地傳播。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