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一般的慰問演出,廣東工人藝術團的節目注入了當地的文化元素,一下子拉近了藝術家與工人群體的距離。汕尾專場是粵東地區的首站,藝術團特意帶來了一曲別樣的舞蹈——《請茶》,十名少女舞者手握茶具翩翩起舞,把潮汕功夫茶的沖制細節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也為現場觀眾展現了一幅優美的潮汕生活風情畫卷。
25日晚,由省總工會、省文化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中國夢·勞動美”廣東工人藝術團送文藝進企業慰問演出汕尾專場在市馬思聰藝術中心舉行(如上圖),受到汕尾市職工們的熱烈歡迎,省總工會、省文化廳和汕尾市相關領導,以及各級勞動模范代表、職工共約1300多人觀看了這場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
節目“接地氣”拉近與職工距離
當晚7時30分,晚會在一首激昂奮進的《青春綻放》中拉開序幕。現場音樂一起,一身工人服裝的青年舞者們以專業優美的舞姿博得了陣陣喝彩,瞬間點燃現場氣氛,觀眾們享受其中。
不同于一般的慰問演出,廣東工人藝術團的節目注入了當地的文化元素,一下子拉近了藝術家與工人群體的距離。汕尾專場是粵東地區的首站,藝術團特意帶來了一曲別樣的舞蹈——《請茶》,十名少女舞者手握茶具翩翩起舞,把潮汕功夫茶的沖制細節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也為現場觀眾展現了一幅優美的潮汕生活風情畫卷。伴奏中歌詞僅有“請!”“吃茶!”卻唱出了多種韻味,引得職工觀眾也跟著吆喝,場面其樂融融。“想不到啊,功夫茶也可以用舞蹈表現得這么藝術,這么美。”職工陳小姐嘖嘖贊道。
一首《春天里》曾唱遍大江南北,簡單的歌詞和飽滿的情感被許多在外拼搏的年輕人所喜愛和傳唱。當晚,青年歌手李白在唱此歌之前,盛情邀請了現場觀眾上臺合唱,話音剛落,觀眾席上一位帥小伙奮勇響應,大方上臺。“我是一名普通教師職工。”來自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的李運明誠懇介紹自己。李運明開口一唱,立馬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還不賴嘛,高音唱得上去。”現場觀眾劉小姐即興評價道。“二李”同臺,激情高唱,讓現場一下子溫暖了起來,唱到高潮時,現場屢屢出爆發掌聲。
整場晚會,省內一批優秀藝術家帶來的歌唱、舞蹈、魔術和雜技等多種形式的文藝節目輪番上陣,高潮迭起,現場觀眾直呼節目“接地氣”、“很過癮”。
特色節目引發當地職工共鳴
當晚演出中,汕尾職工代表不僅登臺與藝術團同演,還帶來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舞蹈《錢鼓新韻》,16位舞者帶來的傳統舞蹈表演引發現場一片尖叫和喝彩聲,將整場晚會帶入又一輪高潮。
汕尾市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豐富多彩,獨具一格。該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9個,省級26個,市級58個。汕尾錢鼓舞是該市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舞蹈《錢鼓新韻》在吸取了原來汕尾錢鼓舞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做了大膽改進及創新。繡花、磨鏡、勒馬、接拋鼓等動作既保留了汕尾錢鼓舞動作的柔美、委婉、婀娜的美感特征,又增加了新的動作元素,使舞蹈既顯獨特藝術風格,又更具觀賞性。
“‘繡花’一針一線,體現了舊時代婦女們的細心勞作與勤勞;‘磨鏡’,把一塊銅板磨成一面鏡子,需要多少耐心與毅力……”錢鼓舞節目喚起了老職工陳先生的回憶,他向筆者認真地介紹著臺上舞蹈動作的含義,追憶了少時所見錢鼓舞的種種場景。
汕尾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接受筆者采訪時說,此次精選編排富有汕尾特色的職工文藝節目同臺參加演出,意在通過基層職工群眾的直接參與,激發文藝工作者深入工人生活,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接地氣的文藝作品,弘揚社會正能量。
■延伸
惠民文化活動成職工群眾“心靈雞湯”
汕尾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美譽,是“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的故鄉。據汕尾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黃海蕓介紹,該市有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皮影戲等稀有劇種專業劇團4個、民營劇團85個、演職人員4000多人,各種特色民間藝術隊伍871支、演出人員33149人。這些藝術項目常年在城鄉演出,成為基層職工群眾的“心靈雞湯”。
為讓職工群眾享受更多的文化發展成果,近年來汕尾市積極開展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如舉辦文化惠民活動周,設有“梨園飄香”汕尾市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海陸風情”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汕尾夢·丹青情”汕尾市優秀美術作品展3個板塊,所有展演、展覽活動重在凸顯本土性、全民性,并全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讓市民集中欣賞到眾多本土稀有劇種和“非遺”項目展演。僅去年就有上萬人次觀眾觀看了展演和展覽,樂享免費文化大餐。
送“文化下鄉”活動,更是受到基層職工的好評。該市通過舉辦群眾文化精品巡演活動,將優秀文藝精品送到基層群眾中間,實現“紅海彩虹”廣場文化系列活動向基層延伸,受益群眾達1.5萬人次。組織廣東省(汕尾)“馬思聰杯”小提琴邀請賽獲獎選手代表開展惠民巡演。同時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組織150多名志愿者到陸豐、城區、陸河等地基層舉行“我們的中國夢”系列文藝活動,給偏遠地區的職工群眾送去歡樂,深受職工群眾喜愛。
除此之外,各地還開展“一縣一品”文化活動品牌創建。各縣(市、區)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如創建了陸豐“百姓周周樂舞臺”、城區“汕尾漁歌節”、華僑管區“風情僑園舞飄揚”等品牌。據統計,全年全市組織舉辦各類文體活動3000多場(次),職工群眾在文化活動品牌創建中得到更多文化實惠。
撰文:黃嘉鋒 洪繼宇 攝影:黃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