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4萬億元。雖不及2009、2010年同期的1.62萬億元和1.39萬億元,同時低于市場預期,但依然處在高位。
與此同時,繼2010年兩次加息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今年到目前為止,央行已進行一次加息和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達19%。就中國銀行業發展而言,1月信貸數據和調控措施釋放了怎樣的信號?進一步向常態回歸的貨幣信貸政策對其經營有哪些重要影響?
貸款規模會適度縮小 全年增速將小幅回落
一季度通常是全年信貸投放的高峰期,尤其是1月份。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在1月份通常會大幅增加。今年也不例外,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本外幣貸款增加1.1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04萬億元。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9、2010年中國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達到9.6萬億元和7.95萬億元。今年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將會怎樣?
2011年初召開的央行和銀監會工作會議并未明確今年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和增長目標。不過,央行明確提出,今年要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銀監會也要求,201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控制好信貸投放的節奏、規模和重點。
專家預計,在貨幣信貸政策進一步回歸常態的環境下,今年銀行信貸增量將較過去兩年出現小幅回落。
交通銀行此前的一份報告稱,2011年受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貸款增速將出現回落。預計2011年全年新增貸款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朱小黃表示,預計2011年信貸總量較2010年將有所減少。但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端之年,有不少拉動經濟增長的大項目上馬,要防止一季度信貸猛增。
業內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尤其央行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將會遏制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
利差擴大促利潤增長 再融資需求依然迫切
“從全年7萬億元左右的信貸規模看,1月份新增信貸占全年的增長比例在預期之中。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就是為了防止2月、3月商業銀行新增信貸繼續高企,而加息將有利于存貸款利差的擴大。總的來說,信貸資源的稀缺使銀行在信貸投放中的議價能力不斷上升,銀行利潤增長將會保持穩定。”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說。
利息收入是目前中國銀行最主要的盈利來源,當信貸投放規模被一定程度抑制后,利差的擴大就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保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銀行利潤依然會實現大幅增長,一是去年大部分貸款利潤體現在今年,二是不對稱加息擴大了銀行的利潤空間,三是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資金價格整體上揚,貸款利率不斷上揚,銀行實際存貸利差擴大。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盡管貨幣信貸回歸常態,但由于銀行資產規模不斷提高,存貸差平穩,今年銀行業還將實現利潤平穩增長。總的來說,今年銀行利潤增速將達到10%以上。
趙慶明說,2011年要防范不良貸款反彈,并關注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他同時認為,與去年相比,銀行將面臨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指標監管趨嚴的情況,一些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今年的再融資要求會更加迫切。
在2010年銀行業進行大規模融資后,2011年第一周便有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相繼發布公告,披露融資計劃,擬通過發行次級債券或定向增發的方式補充資本金。
業內專家認為,面對《巴塞爾協議Ⅲ》的出臺和銀行監管部門更加審慎的資本監管政策,以及滿足未來業務發展、特別是信貸擴張的需要,一些銀行來自資本充足率的壓力并未減小,因而依然有融資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監管政策的變動客觀上給銀行業帶來了融資需求。同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帶來補充資本金的要求,銀行信貸仍是目前社會融資總量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實體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必然面臨充實資本的壓力。
貸款結構將加快調整 銀行業務轉型時不我待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業在正確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均衡把握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的同時,要切實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的步伐。“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銀行業從2011年開始應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保障銀行業在守住風險底線的條件下持續穩健發展。
劉明康1月中旬在銀監會2011年第一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強調,推動銀行業的戰略發展轉型。
他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視發揮自身特點和資源優勢,樹立因行而異的特色化、品牌化戰略,持續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審慎制定跨境、跨業發展的戰略,審慎開展綜合經營試點。
趙慶明表示,資金成本上升、信貸規模受控、資本約束趨嚴,商業銀行須轉變依靠存貸差獲取利潤的經營模式,進行業務多元化。例如,已有多家銀行收購保險公司股份,盡管目前這部分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度低,但體現出商業銀行提前布局綜合經營、改變銀行收入單一結構的戰略轉型。
郭田勇說,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下,銀行需要進行業務轉型,中間業務、綜合經營不發展,在未來利差收窄的背景下,銀行發展速度勢必受到很大影響。
面對海內外金融業的發展和變化,一些銀行正在加快轉變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以實現多元化收入均衡增長。工行表示,要從原來的高資本占用業務模式向資本節約型業務模式轉變;從傳統的融資中介向全能型的金融服務轉變,在盈利模式上改變存貸利差占比偏重的局面,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盈利增長格局;從本土傳統的商業銀行向全球化大型金融機構轉變,形成跨境跨市場的經營格局。
來源:新華網(記者 劉詩平 劉琳 吳雨)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