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太凶猛1v1高h,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极度sm残忍bdsm变态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河南原陽“廢棄秸稈”成了農民增收的“香餑餑”

2012-08-10 17:41:57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每逢夏收、秋收之際,“秸稈禁燒”成為全國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河南省原陽縣卻巧用秸稈編織草繩、草簾、草棒、青貯畜牧飼料、種植食用菌、造紙等,不僅使令人頭疼的“秸稈禁燒”工作不再難,而且“廢棄秸稈”還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香餑餑”。

現在,雖是酷暑盛夏,可是在原陽縣陽阿鄉陽中村一片場地中堆滿一垛垛小麥秸稈,該村村民張軍富正揮汗如雨,指揮著長臂叉車將一捆捆小麥秸稈裝上一輛農用卡車。

“老鄉,你這是裝車往哪送啊?這么熱的天為什么不等幾天再送啊?”

“呵呵呵,大熱天干活我們習慣了,再說了,人家公司還等著要貨呢。”張軍富一邊裝車一邊和記者聊。原來,他是陽中村村干部,當他看到村里大多數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夏收時,除了一部分村民直接將秸稈賣掉外,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些秸稈,好多秸稈堆到地里沒人理睬,不僅影響秋作物生長,而且容易發生火災,給“秸稈禁燒”工作帶來很大隱患。“如果有一種機械能快速的將這些麥秸收起,不僅解決了上述問題,說不定還能賺一筆錢。”2005年夏收時,張軍富買來了第一輛“麥秸打捆機”,沒想到兩萬多元的機械10天就回收了成本,第二年他又買來5臺。2010年他淘汰了4臺舊的打捆機,又進了4臺新型打捆機,一臺打捆機一年(實際回收時間為10天左右)凈賺5萬元,6臺一年10天的回收時間讓張軍富穩賺30萬元左右。

據了解,原陽是農業大縣,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218萬畝,其中秋季作物104萬畝,夏季作物114萬畝,年產秸稈可達107.7萬噸。夏季小麥秸稈20%左右直接粉碎還田,剩余的80%左右作為工業或者畜牧原料由像張志強這樣的農民經紀人拉走賣給造紙廠、養牛廠、食用菌廠等。

在原陽縣,讓農民增收致富的“廢棄秸稈”中,小麥秸稈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來自秋季的稻草、玉米秸稈等。

原陽縣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年可消化玉米等農作物秸稈35.9萬畝,青儲飼料21.54萬噸 。每逢秋收之際,養殖場外,一車車綠色的玉米等“廢棄秸稈”經過粉碎之后,變成一座座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的“青山”,經過發酵之后成為奶牛們絕佳的“精飼料”。位于該縣官廠鄉灘區的福源奶牛有限公司,奶牛存欄1100頭、每天向三元乳業集團提供鮮奶8噸,青貯飼料1.8萬立方米,為灘區群眾增加收入1256萬元。

此外,原陽縣是中國第一米的故鄉,有豐富的稻草秸稈。自1992年開始引進草編機興起草編行業至今,原陽縣已發展草編機、草繩機1000余臺,生產出來的草苫、草繩、草棒等廣泛用于蘋果、蔬菜類等物品的保暖、儲存、運輸等,產品遠銷陜西、山西、山東等地。同時還帶動了專一銷售草編機代理商2家,制造草編機廠家2家,草編線加工生產廠家十幾家,吸收當地農民12萬余人就業,年創產值2.4億元,真真正正讓農民將“廢棄稻草”編成了“金條條”。草編行業的興盛,不僅讓個別農民轉身變成了“小老板”,更讓當地農民足不出戶在家照樣打工掙“大錢”。每逢草編旺季時,全縣2000多臺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在農戶和草編廠之間。

原陽縣將“廢棄稻草”變廢為寶,讓“廢棄稻草”真正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香餑餑”。(記者 馬守國 實習記者 張靜) 實習編輯:李朝

 

 

 

編輯: 于姝楠 標簽: 秸稈 致富 環保 綠色經濟

精彩熱圖

揭秘美絕密軍事基地51區!

揭秘林青霞的蛻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阿克苏市| 肃宁县| 施甸县| 登封市| 平湖市| 肇东市| 关岭| 灵宝市| 额敏县| 五河县| 湘乡市| 永仁县| 临安市| 洪江市| 丘北县| 牟定县| 桃江县| 仁怀市| 千阳县| 肃北| 巍山| 酉阳| 贡山| 西和县| 贞丰县| 大新县| 永州市| 金山区| 收藏| 马公市| 囊谦县| 东兴市| 寿宁县| 宁晋县| 兰州市| 衡阳市| 沙河市| 武宣县| 铁岭市|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