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駐香港部隊某步兵旅特種營,有一群身手敏捷、技巧精湛的戰士,他們能高墻攀登、開碑裂石、飛車擒敵、百步穿楊……
雖然成立僅僅兩年,可成績驕人:13次完成重大任務,次次圓滿;比武競賽,他們是奪金“專業戶”;“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優秀偵察士官”“特等狙擊手”等一項項桂冠盡收囊中。
深冬季節,駐香港部隊新圍營區傳來陣陣槍聲。特區政府100余名官員現場觀摩了特種營射擊演練。
6名特戰隊員站立在演練場,150米處是6個人體部位靶,每個靶分別有10處大小不過一拳的環靶。
這是一次高難度的射擊表演。因為它比外軍同類課目設靶距離遠了近60米,環靶面積卻小了三分之一。
表演開始了。隨著一聲聲清脆的槍聲,環靶接連應聲落地。
意外突然出現。6號位環靶下落時卡進靶槽且方向改變,片狀目標變成線狀目標。
現場一時變得鴉雀無聲。
還打嗎?
不打,有些尷尬。打,難度可就太大了——現在的“片靶”厚度還不到1厘米。
“繼續射擊!”指揮員果斷下令。
上等兵仇云昊冷靜推彈上膛,慢慢瞄向靶標,稍微頓了頓,扣下扳機。槍聲響時,卡槽內的靶環已落在地上。
掌聲,雷鳴般響起。
此時,教官李鵬在一旁笑了。他知道,如此精準的射擊不是偶然,這是隊員們日復一日嚴抓細摳、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所獲取的結果。
為了練速度,他們從掏槍、瞄準、到射發,每個動作每次要重復100遍,隊員的食指和拇指都磨出了硬硬的繭子。
如今,他們從掏槍到射發5發子彈,僅用3秒。
為了不晃槍,他們在槍托上掛上水壺,里面再放上沙子。
為了保持槍的水平性,他們在槍的不同位置放上彈殼,一端就是幾個小時。
為了練眼力,他們用縫衣針穿大米,在五顏六色的豆子中挑豆子,在平端的槍管上放石子、彈殼凝視半小時。
為了提高射擊效果,他們從槍支構造、部件功能、子彈材質、火藥成分、射擊原理等一一進行研究學習,一些隊員還在不改變槍支結構的情況下對相關部件進行改進,使遠距離射擊精度提高60%。
“亮相就要精彩,出手就要震撼。”2010年4月3日,特種營組建之初,隊員們就確立了這樣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隊員們每天除完成正常訓練課目外,還要進行基礎體能訓練和極限體能訓練。特種營某連連長潘峰說,他們每天要完成扛圓木負重1公里跑、著裝400米障礙、抓繩上100次、馬步推轉800次、8公里武裝越野和泥潭里抓圓木、搏擊、爬行等。
為了這個目標,教官們不斷探索創新訓練的方法路子。特戰二連連長董志華借鑒各國特種部隊三輪摩托使用方法,實踐總結了原地調頭、單邊駕駛、隱蔽駕駛等高難度駕駛技術要領;特偵連副連長黃威潛心摸索適應駐軍訓練條件和營隊戰士特點的“獵人戰斗”訓練方法;特偵連排長潘小林利用數學、物理學知識幫助大學生士兵分析拳術、弓弩等訓練中的“秘訣”。
在特種營,舞槍弄棒的還有巾幗不讓須眉的“霸王花”。今年五一,女特戰隊員首次亮相,干凈利索地完成了隱蔽接敵、樓內搜索、捕俘殲敵等反恐訓練課目,讓現場所有嘉賓贊嘆不止。
特種營營長陳振東說,剛組建時,女兵們俯臥撐沒做幾個,肚子就疼得不行,跑一圈就累得癱坐在地上。
為了提高女隊員們的體能和技能,連隊給她們開“小灶”:三天一次十公里,每天進行俯臥撐、引體向上、百米沖刺等強化訓練,心理意志訓練和特種技戰術課目訓練一個都不少?!坝柧毩渴且话丬娙说?倍?!标愓駯|說,最終,她們用了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普通連隊需要2-3年完成的訓練課目。
如今,“霸王花”們個個身手不凡、身懷絕技:三寸厚的磚塊一掌就能劈斷,10多米高的樓房20多秒就能登頂。
特戰隊員不僅有超強的體能、過硬的技能,還有超出常人般的意志力。
2011年底,隊員朱綿超在演示“背斷棍”環節中,被擊斷的木刺插進臉部,血流滿面。然而。朱綿超忍痛完成穿越火圈、三人攀登、扛圓木等訓練內容。
隊員宋德貴在右手骨折的情況下,堅持與戰友進行對抗,直到表演結束。隊員邵波在參加賽程長達102公里的香港“樂施毅行者”國際越野賽中,大腳趾蓋被擠掉,仍強忍刺痛跑完全程。
雖然特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但隊員們信心十足。正如女特種兵郭婭君在日記本里寫的這樣:“只有走過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