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黑土地上還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黑龍江省富錦市種糧能手徐振亮熱火朝天地開始了備春耕。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里”,記者記錄了許多像徐振亮一樣的種糧大戶的“種糧經”。
“咱都是大機械作業、規模化經營,種糧成本下來了,糧食產量上去了,效益相對更好一些。”徐振亮說,加上從附近村民和農場轉包的土地,他去年一共種了5700畝地,其中3200多畝玉米、1000多畝水稻。
徐振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玉米每畝產糧在1500斤左右,總產量達到480萬斤,按照每斤0.6元計算,僅玉米就賣了280多萬元,去除種子、化肥、人力等成本,純利潤在100多萬元。水稻種植面積雖然相對較少,但由于效益高,純利潤也在70萬元左右。
記者來到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集賢鎮時,農民丁波福正和幾個同鄉坐在一起商量調整種植結構的事。
“今年種啥能掙錢,怎么種能省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火朝天,最后決定嘗試旱田改水田,還有的農民計劃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劉廣河是集賢鎮洪仁村農民,去年種了18公頃南瓜。“最近兩年南瓜子價格一直上漲,2009年每斤6元,去年每斤8元,年終算賬的時候,每公頃純掙6000元,全部利潤達到12萬多元。”劉廣河說,就是因為去年效益好,今年又新承包了4公頃耕地,春節前就買了去年耕種過的優良種子,9噸化肥也在一周前到家了。
距離春播還有一個月,黑龍江省東部糧食主產區的農民已經開始忙起來,買種子、化肥,搭建水稻育秧大棚,準備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當地不少農民介紹,冬季雪量大,土壤墑情比較好,加上今年國家特別重視水利建設,給糧食豐收又上了一道保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