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1月22日訊 (記者 李楠) 當光陰之箭抵達2015,2014積蓄的能量正澎湃著2015的新夢想。
回首2014,黑河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凝聚起改革發展正能量。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這一主線,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帶領175萬黑河人民踏實奮進,砥礪前行,深化改革、對俄合作、改善民生、從嚴治黨等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大手筆,讓黑河這個祖國邊陲重鎮在歷史拐點上唱響一曲曲歡樂的歌,繪就了一幅政治生態優良、工作作風轉變、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定幸福的錦繡畫卷。
2014年,全市預計生產總值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3%……這一個個跳躍的數字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深化改革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真刀真槍、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讓黑河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2214個,規模經營土地680萬畝;北安市石泉鎮國家級和嫩江縣科洛鎮省級土地確權試點完成確權登記;農業抵質押范圍和授信方式不斷創新,孫吳農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農村人口落戶城鎮準入條件。推進簡政放權,清理行政審批項目350項,“兩集中、兩到位”行政審批職能歸并改革加快推進。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向后置審批轉變,企業年檢和個體工商戶驗照工作全面停止。市直黨政機關公務改革全面推開。深化部門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及國有資產管理等各項改革,推進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決算、部門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構建“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模式。啟動實施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市覆蓋率達到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銜接。愛輝區啟動學區制改革試點。設立黑河碳匯專項基金,完成碳匯造林2500畝。
經濟發展逆勢而上步伐鏗鏘
抓產業項目建設。黑河市積極參與并成功舉辦了龍港活動周、央企合作推進會、民企龍江行、大黑河島國際經貿洽談會等重大活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46.3億元,增長33.1%。77項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增長40%。盛輝林板改擴建、五連發礦泉保健飲品、特色農林產品加工等30個項目建成投產,6家大企業深入黑河開展地質找礦,庫南鉛鋅礦建成投產,爭光巖金礦項目一期具備投產條件,翠宏山鐵多金屬礦項目加快推進。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局市合作共建、“三帶百村工程”和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完成“三代”956萬畝次,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50個、117.2萬畝;完成30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引進俄高緯寒地糧食品種39個。全市糧食總產實現七連增,有望達到95億斤。嫩江縣再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全省產糧大縣”榮譽。成功舉辦中國黑河高緯寒地水稻發展論壇,黑河成為引領全省水稻北擴典型。宏維農業、恒大糧油、科迪食品等農產品加工項目成功落戶黑河,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畜牧和水產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中興牧業嫩江霍龍門牧場建成,建成牧場達到4個,存欄奶牛1.5萬頭,水產養殖發展到50萬畝。黑河(孫吳、北安)健康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化發展,北京、上海、無錫等地建立了黑河綠色食品旗艦店。大力發展旅游、商貿、物流、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五大連池風景區旅游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6.2億元,占總投資額96.9%,中醫礦泉健康城項目列入國家旅游局和國家開發銀行全國100個優秀旅游項目。五大連池山口湖風景區晉升國家4A級景區,黑河、哈爾濱、伊春和俄阿州旅游部門成立了“3+1”跨境區域旅游聯合體。全市接待旅游者556萬人,旅游總收入45.7億元,分別增長12.7%和12%。嫩江弘昊物流、象嶼物流、中俄黃金子糧食倉儲物流、西崗子糧食倉儲物流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健康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黑河國際養生城項目納入國家100個養老平臺試點。
對俄交流轉型升級層次提升
黑河市抓住黑龍江和蒙東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實施和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大機遇,以“官民并重、配合發展”的理念拓展對俄合作,不斷鞏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黑龍江公路大橋和黑龍江跨江空中索道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初步議定今年開工。浮箱固冰通道連接線道路工程全面啟動。境內年產5000輛出口掛車項目土建主體完工;境外年產60萬噸水泥廠項目完成主體工程,云津基金、首鋼集團對俄鐵礦開發項目進入實質推進階段,黑河豐泰公司境外汽車服務平臺項目加快推進。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完成中俄兩國核準手續,俄境內輔助工程已開工。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將于今年開工。對俄農業合作開發企業發展到14家,開發境外土地105萬畝。中俄農業合作園區和物流建材加工產業園加快推進。
生態建設步伐加快成果豐碩
黑河市堅持保護大森林、養育大森林、開發大森林,天然林保護政策爭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造林綠化任務37.3萬畝、森林撫育任務43.7萬畝,實施“一退三還”10萬畝。孫吳縣獲得2014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第一名,國家級生態鄉鎮增加到6個。黑河被列為全國“以水滅火水源地”試點市,連續17個防期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全面啟動生產礦山、關閉礦山和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治理試點工作。新增以藍莓和忍冬為主的生態經濟林1萬畝、北藥15.3萬畝,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到3100萬袋,林業產值增長20%。加快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穩定增長和改善民生提供支持。9個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4.5億元,建成面積達到5.7平方公里。水利建設成為歷史上工程量最大、投資額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年,黑河水利防護工程開工建設,黑嫩干流應急度汛工程完成主體工程80%,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總投資30.9億元的黑、嫩干流堤防工程納入省“三江”治理。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3處,解決了4.69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沾五公路完成大修,五大連池機場前期取得積極進展。市區全面啟動污泥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二期、老城區內澇治理等項目,完成四中北側道路東段建設。7個省級百鎮試點鎮基礎建設扎實推進,累計完成投資4.6億元。全市承載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改善民生造就百姓幸福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和歸宿。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彰顯了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201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深入實施促進30周歲以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程,累計安置高校畢業生9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2%。市直調整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待遇,月人均增資300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最高支付限額由8萬元提高到10萬元,大病醫療補助由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大額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由75%提高到80%。全市22種重大疾病補償比例提高至90%。縣(市、區)和鄉(鎮)醫療機構住院最高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75%和90%以上。市直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黑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改擴建和市中醫醫院附屬樓開工建設。全市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創建省級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8所、先進校3所。市區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場開工建設。全市改造住宅小區103個,維修老舊住宅樓409棟;新增綠地18.8公頃。市區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檢查驗收,城市品位、管理秩序、環境衛生、風貌形象得到改觀。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585套,改造農村泥草房7034戶、棚戶區5935戶,完成178戶災后重建和425戶嚴重受損房屋維修。
改革,潮涌黑龍江;發展,長風幾萬里。回首過去的一年,黑河175萬人民300多個日夜的卓絕努力,為科學發展積蓄了正能量。展望2015,全市人民必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堅定的決心、必勝的信念不懈前行,在美麗黑河、幸福城市建設征程中,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