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龍江日報3月23日訊按照全省濕地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安排部署,日前,省濕地生態旅游規劃組一行來大慶調研。經過實地踏查,省規劃組認為,大慶濕地旅游資源獨一無二。近年來,大慶著眼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快打造濕地生態旅游,構筑以優質資源為核心、以重點景區為支撐、以精品線路為紐帶的濕地旅游產品體系,生態濕地與石油文化、特色溫泉成為大慶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助力大慶生態城市建設,助推城市轉型和經濟轉型。
以資源為優勢,開發濕地生態旅游。大慶有各類濕地64.13萬公頃,占全市幅員面積的30%,是全國濕地資源最富集地區之一。其中,聞名中外的扎龍濕地總面積的一半、核心區面積的67%在大慶,5050公頃的龍鳳濕地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濕地。這些資源優勢為大慶發展濕地生態旅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以規劃為先導,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大慶早在1996年就提出打造濕地旅游產品,對濕地進行保護性開發,1999年旅游總體規劃提出依托石油文化和濕地資源開發建設旅游項目,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并相繼開發建設了當奈濕地人居生態村、壽山旅游度假村、郭氏生態湖等一批濕地旅游項目。目前,全市有濕地湖泊類型景區24家,其中4A級3家、3A級5家,形成當奈探幽、連湖度假、龍鳳觀鳥、濕地人家等濕地旅游產品,濕地旅游成為大慶游一大亮點。
以保護為前提,創新開發濕地休閑旅游。濕地旅游項目開發吸納濕地漁民參與,濕地涵養生息的同時,旅游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原動力。濕地旅游景點建設緊扣“生態旅游”主題,項目建設與濕地環境相得益彰。景區棧橋全部采用木質結構,水上全部采用人工竹排,不允許使用機動船,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活動為載體,打造城市旅游品牌。連續舉辦了七屆中國(大慶)濕地旅游文化節活動,累計實現旅游收入210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連理同慶”旅游聯盟、“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濕地保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經濟50人論壇(大慶)研討會”、“走進大慶”區域旅游合作暨精品線路推介會等,讓新興旅游熱點地區大慶異軍突起,榮獲“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