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州村的菜農王開虎家里種了22畝包菜,成本近2萬元,賠本賣出了1000元后就再也沒人要了,為了趕種下季蔬菜,只好將包菜全部鋤掉(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供求失衡
湖北省嘉魚縣是蔬菜生產供應基地。據縣農業局提供的數據,201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57萬畝,總產量137萬噸;其中包菜面積10萬畝。目前滯銷田間的主要是晚熟品種,約4萬畝,還有約1.5萬畝在田待銷。
“去年價格好,一斤五六角,高的時候達到1元錢一斤。沒想到今年一下跌得這么厲害。我種了10畝包菜,1分錢也沒有賣?!濒斁f。
嘉魚縣農業局副局長邱向連分析,今年包菜價格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去年的早售包菜售價每斤1元左右,全年包菜市場價格每斤0.6元,價格高、效益好,提高了菜農的積極性,不僅嘉魚種植面積大增,其他一些蔬菜產區的面積也增加了。
加上受氣候影響,今年南方包菜銷售季節推遲,而北方蔬菜上市期提前,使本來錯季上市的蔬菜形成疊峰,發生沖突。種植結構也不合理,遲熟品種偏多,供應集中,給包菜銷售帶來困難。
潘灣鎮蒼吾嶺村5組的游群是一名蔬菜經紀人,做了幾年的蔬菜生意。他告訴記者,今年老百姓種菜的損失最大,一畝地包菜產量按1萬斤算,1分錢一斤,農民只能賣百把元,何況菜販還不愿意收,大量的包菜賣不出去,如果按每畝地的投入成本計算,今年種1畝包菜要倒貼幾百元。
葉輝說,近百畝包菜投入10多萬元,基本上要打水漂。在深圳打工的農民工“葉薇祺”在微博中寫道:“前幾年連續大豐收,沒想到今年超級虧損,可能這就是市場規律的作用。別家多年前就開始種植蔬菜,應該也算積累了資本,可憐的爸媽響應政府號召引進農產品,第一年做竟然虧得血本無歸。”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