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部分房價松動 整體格局僵持
——樓市調控一周年透視
以“新國十條”出臺為標志的新一輪樓市調控滿一周年,國務院督察組正在對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進行監督檢查,調控政策力度不斷加強。
一年以來,“限貸”“限購”“限價”“保障房提速”等一系列調控措施相繼出臺,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行為及房價上漲過快勢頭得到了明顯抑制,有關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被打破;與此同時,保障房建設加速推進。
一周年之際,如何解讀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分赴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進行了調查采訪。
房價:不是此消彼長,就是此起彼伏
在連續不斷的調控政策“重拳”作用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價也出現松動跡象。
監測數據顯示,3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平均單價環比降幅超兩成,同比19個月來首降;上海74個二手住宅重點監控板塊中下跌板塊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微跌;深圳新房成交均價環比下降5.65%,今年來首次跌穿2萬元;廣州網簽成交均價環比下跌2.16%,連續4個月逐月下降。
江蘇東凱置業董事長包天雷認為,限購令出臺后,一線城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普遍縮水了五成左右,有的達到了七成,價格及需求得到了抑制。
復地集團一高層直言:“如果不是調控,現在一些城市的房價可能要比去年底高15%到20%,調控效果明顯。”
南洋地產中國區總經理鐘沛認為,3月部分城市房價環比下跌,多因受限購令影響,高價住宅成交量減少,而“剛需”購買住房基本是總價相對低的城市周邊中小戶型,拉低了成交均價。廣州房地產專家韓世同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此一地房價受到抑制,而彼一地房價受到激發。例如,一些不限購的中小城市樓市漸趨火熱。據權威部門監測,3月份,51個未實施限購的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房價走勢出現了“按下葫蘆起來瓢”的復雜局面。
記者在廣東調查發現,2010年10月,廣州出臺限購政策,而不在限購范圍的增城房價四個月上漲近四成。今年2月,東莞厚街鎮商品房均價環比上漲13%,前來置業的廣州客、深圳客增加。肇慶2月房價上漲一成多,有的重點樓盤購買者中外地人甚至超過本地人。
一些業內人士及專家認為,樓市調控一年來,打擊過度投機效果明顯,但房地產價格從總體上看,是漲跌互現,呈現膠著和相持狀態,調控進入了攻堅階段。
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多數城市房價還在上漲”“有的城市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