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源起美證交會財報發現
這位會計師還指出,谷歌在中國被發現的這些稅務問題都是很基本的問題。這說明谷歌在中國做得還不規范。谷歌的避稅主要是在歐洲和美國。這次谷歌事件的源起就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現谷歌的財報里所繳稅與實際收入不成比例。SEC的“振翅”引發了各國調查谷歌的蝴蝶效應。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引用美國證交會提供的數據稱,美國互聯網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利用復雜的會計手段,在過去5年避稅至少32億英鎊(約合46.3億美元)。
英國一直高度關注谷歌的避稅行為,因為谷歌去年收入的52%來自美國以外市場,而英國是谷歌最賺錢的市場。谷歌在英國平均每年廣告營收高達20億英鎊,英國公司稅率為28%,然而《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調查揭露,谷歌每年僅在英國繳稅約300萬英鎊。
調查顯示,為了避過各國的稅負將海外營收轉移到“避稅天堂”百慕大,谷歌采用了一種被稅務律師稱作“雙愛爾蘭”和“荷蘭三明治”的迂回路徑。
之所選擇如此復雜的鏈條,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這很有規避監管的嫌疑。
據稱,美國證交會已經要求谷歌提供可以解釋其稅收賬目的更多細節。
不必高看國際企業的守法自覺性
對于像谷歌中國這種國際企業的避稅行為如何看待?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德勇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對于此種避稅行為,應該分兩大角度看:從利益的動機出發,避稅是一個企業或說是理性經紀人的行為,可以理解。作為一個正常的、有理性的人來說,逐利行為是必然的。如果能合理避稅,應該是無可指責的,但是如果避稅使用手段不當,依然涉嫌違法。
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去我們也高看了國際企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此前谷歌的“牌照門”,就是因為我國政府對于谷歌這種增值電信服務借牌經營這方面的規定不是特別嚴密,“政府就被他們鉆了空子”。楊德勇繼續說,對于像谷歌中國這種國際企業,無需高看一眼,應該平常心對待。
雖然谷歌中國是否屬于谷歌全球避稅系統,目前還不太好下結論,但是楊德勇認為,谷歌在全球的避稅系統對中國而言,無疑敲響了一個警鐘。在對跨國企業的監管及與其合作的過程中,出現這種現象還是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楊德勇還認為,國與國之間的法律不完全協調,全球迂回避稅不單單是一國加強監管就能解決的問題,可能還要包括部分法律條款的修訂,甚至成立跨國聯盟。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