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實業環境疏導民間資金流
在鐘明真之前,廈門已有多位在民間借貸領域掀起大浪的年輕女子,她們同是30來歲,同樣是數億元的巨額民間借貸。
就在去年,生于1978年的陳清娜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判刑。經審理查明,陳清娜為了拓展公司業務,以廈門翼航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名義或者個人名義,向社會公眾吸收了資金共計人民幣1.8億余元。
“這些年輕女子,并無太多的實業經營經歷,卻能在廈門搞出動輒上億元的民間借貸大案,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廈門一位銀行界人士表示。
“擔保公司出現的問題,其本質是民間借貸的問題。當前民間資金鏈緊張,導致擔保公司壓力加大,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公司出現問題也就成為自然。”廈門大學金融系副教授陳善昂說,民間金融的“泛濫”,一定程度是正規金融作為不夠所致,只要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沒有解決,擔保公司的風險問題就難以杜絕。
廈門的一位民間放貸人告訴記者,今年來民間借貸的利率不斷攀升,目前閩南一帶有抵押的民間借貸月息都在4分以上。
一家擔保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真做擔保的利潤極少,民間放貸的錢相對好掙多了。在利潤誘惑面前,僅靠擔保公司老板的自我約束,相信很少有人能坐得住。”
良好的居住環境使廈門成為閩西南一帶富裕人士的居住首選,不少早年創業有成的人士都選擇定居廈門,其中一些人創業激情不再,在競爭壓力下紛紛謀求轉型。但廈門人力、土地以及信用等成本也相對更高,經營實業的壓力更大,他們于是將積累的資金集中起來從事民間借貸,實現了從“二產”到“三產”的轉型。多位人士告訴記者,廈門市目前有各類投資、融資、擔保等機構2000余家,其“金融服務”范圍輻射到整個閩南地區。
一位民間放貸人告訴記者,他的資本金在千萬元左右,這樣規模的放貸公司在廈門很多。“像我這點錢,在廈門搞實業能干什么,要地拿不到,工人招不到,想來想去只能放貸。雖然有風險,但上不用找政府部門,下不用求工人,還是比搞工廠輕松。”
記者接觸到的鐘明真的一位債權人,其本身經營一家工廠,但他還是把錢借給了鐘明真。“現在做工廠自己直接接單還有點利潤,要是轉手的訂單根本不賺錢,而民間借貸月息2分左右應該算是安全的,為什么不借給她呢。”
新華社廈門7月11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