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擔保公司方面。此類金融中介的興起再次證明了有需求的地方就會出現市場,央行最近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國已有小額貸款公司3366家,貸款余額2875億元。蓬勃的發展卻也伴隨著很多的隱患,這類公司資質以及控制、抵御風險的能力都有很大問題。
中小企業方面。快速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有著比大企業更強烈的資金渴求和更匱乏的融資渠道,申請貸款要走各種復雜的手續不說,還要跑關系請客送禮,最終能拉到貸款的也是少數。即便這樣銀行給出的年利經常高達10%~20%,倒不如借助民間渠道更劃算。
個人方面。高通貨膨脹令實際利率長期為負,把錢存銀行被人們看作是傻瓜,不得已轉向民間借貸市場,個人民間借貸不過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理財行為。
“全民借貸”便這樣在各方合力之下滋生、壯大、蔓延開來,我們當然不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方——政府。銀監會在今年6月出臺了十條措施,鼓勵商業銀行支持和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者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峻,全民借貸將原有的資金融通鏈條拉長,風險也隨之擴大,經濟一旦出現衰退,資金鏈斷裂產生的擴大效應會蔓延到整個社會,08年的金融風暴才剛剛過去,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從目前來看,政府所作的似乎還遠遠不夠。
中國歷來有民間借貸的傳統,高利貸古已有之,被俗稱為“驢打滾”。事實上,民間借貸在當今金融市場發達的西方依然存在,這種準地下金融市場算是對正規市場的一種有效補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可能消除掉的。但我們不能用“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來掩蓋問題,資本具有極強的逐利性,利益驅使往往會滋生風險和危機。民間貸款可以有,但不能這樣有,當前的全民化是絕不正常的。監管者應正視這一問題,令民間貸款陽光化,推動利率市場化,健全金融體系,莫讓楊白勞賣女抵債的悲劇重現在這塊土地上。
來源:《半月談》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