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錦江區某餐飲店:自帶打包餐具不多見
本報記者 劉 暢
“這十幾年來,我們館子里的一次性餐具一直由一家熟識的干雜店提供。每到吃飯時間,要給附近寫字樓里上班的人送餐,一天下來五號紙碗要用六七十個,方便筷也要用70雙左右。浪費大、污染嚴重,其實這種習慣一點也不好。”在成都市錦江區老半邊街開飯館的周老板口中的五號碗,直徑15.5厘米,高5.5厘米,進價3元10個,一次性筷子4元50雙,一天下來一次性餐具所耗成本約為26元。“成本雖然不高,但是大家用完后隨手一扔,每人一周扔掉五六個,要造成多大的浪費和污染?”周老板說。
2月1日上午11:40,這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已坐滿了客人。記者注意到,除了例行送餐外,不少客人自己到店里提出打包的要求,大多使用餐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也不乏自帶飯盒前來打包的客人。“我們最歡迎像你一樣打包的客人,拿的這個碗大小合適,要裝炒飯、米線都可以。我還要給你增加點分量!”周老板拿過一位女士手里的飯盒,遞給服務員,特別囑咐道,“加量!”
成都科華北路101號的自貢好吃客是一家主打冷鍋饞嘴蛙的餐館,生意異常火爆。1月31日中午11:57,記者來到店里時,門外已經排了8位等餐的客人。不一會兒,來了一位女士,將自帶的不銹鋼湯鍋遞給服務員說,“給我打包兩斤跳水美蛙,微辣。”記者問道,“這家店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幫你打包?”“他們提供食品袋,拿回家可以直接往鍋里一倒,倒是方便,但塑料袋被高溫燙過以后,特別不健康。用完的塑料袋上全是油污,沒法二次利用,太浪費。”這位女士說,自己全家都愛吃“好吃客”,只要打包,她肯定自帶湯鍋。
“大家別把打包當作時尚,點菜時就要想著科學用餐,打包盡量自己提供餐具,從源頭開始減少浪費。”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會長何濤認為,首先,一次性餐具不環保也不健康。有報道說,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只能生產4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450億雙,大量消耗木材。在購買時,有的商家圖方便,購買一些沒有衛生許可證的一次性餐具,這些餐具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危害健康。其次,從提倡節約的角度出發,“光盤”行動的真正意義在于提倡客人科學點餐,打包后的一次性餐具被大家隨手一扔,造成的浪費和污染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