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七:建設新型城鎮化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
6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不僅能使千百萬困難群眾告別“憂居”,也能實現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目標,還能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機遇,為擴大就業增添崗位,更能構建“解決低收入難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多贏格局。棚戶區改造不單純是住房保障問題,還包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供給,進而形成參與各方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
對棚戶區改造來說,它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它關系中低收入群體的“安居夢”,也關乎地區的穩定及和諧發展。改造棚戶區,是政府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觀要求。這項惠民工程應該盡快破解難題,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亮點八:促進信息消費 擴大內需新亮點
7月1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以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根據政策目標,“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
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優化投資質量、擴大內部需求、轉變外貿方式是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重點,利用信息消費的持續性、廣泛性、增值性來拉動內需,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權威部門測算,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很顯然,信息經濟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重要支撐點,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顯得尤其重要。
我國正處于新“四化”同步推進的階段,擴大內需要創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穩增長,又要著力調結構,持續穩中有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不僅有利于破解資源環境制約、釋放消費潛力,而且會拉動有效投資,帶動新興產業成長,是利當前、惠長遠、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
亮點九:扶持光伏產業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7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兩年來,國務院首次以光伏為命題出臺的正式文件。文件提高了2015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目標,即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左右。這無異于為國內光伏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這一次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扶持,不同于以往由政府推進的單兵突進式的投資擴張,而是將光伏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結合了起來,將光伏產業納入擴大內需的總體規劃之中。在7月3日和12日召開的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都提出了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而光伏正是一種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的科技創新技術。
就目前來說,提高國內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是一種更理性的選擇,既能夠避免與外圍市場正面交鋒,又能提升內需市場。更重要的是,通過光伏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推廣,可以促進環保節能事業,對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有重要意義。
亮點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新措施陸續推出
2013年5月下旬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吸納求職人員就業主渠道作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在全國縣級以上城市開展了“2013年全國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
2013年5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財政、稅收、金融、就業服務等方面的鼓勵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201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針對極少數患者因身份不明、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而得不到及時治療的現象,提出解決辦法,健全了我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今年第一項“醫改新政”—《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對從完善基本藥物采購和配送、加強基本藥物使用和監管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2013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試點的意見》,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社保基金監督工作,并將在6個省份的部分市縣選擇監督試點。
今年上半年,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亮點頻現,不僅“看得見”,而且“摸得著”,更注重可操作性與普惠性,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體來說,今年上半年經濟十大亮點都出體現出了經濟平穩運行,市場預期趨穩定的大趨勢。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決策層就盡可能不讓市場形成政策依賴,同時又讓市場感受到政府在政策框架內有所作為。正如社會各界熱議的“克強經濟學”那樣,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在結構性改革中實行去杠桿化和以短痛換取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這也意味著未來經濟政策更加科學化和可預期:更多地發揮市場功能,同時轉變政府職能,削減政府開支,約束政府權力,通過推進全面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毋庸置疑,只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長期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十二五”計劃就能完成,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會有更大提升,偉大的中國夢就能早日實現。(中國經濟網記者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