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由130多家企業參加的吉林省雜糧商會在長春市成立,將在信息、行業標準制定、行業自律、技術推廣、融資擔保、人才培訓等方面提供服務,以確立和打造除玉米、水稻之外的吉林省“五彩雜糧”新地位。
“吉林省雜糧資源豐富,但是優質不優價,產業優勢并不明顯,多數作為原料糧輸出省外,產品附加值少,種糧農民收益受到影響。”吉林省鼎吉大米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鼎越說。盡管有很多地方企業也在加工雜糧,但多數屬于簡單包裝,這種“散、亂、差”的生產形勢,已經嚴重制約吉林雜糧生產。
“吉林是世界公認最適合種植雜糧的陽光區域之一,是我國高粱、谷子、綠豆、紅小豆、蕓豆、葵花籽等的主要產區和出口地區。”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玉米分會副秘書長劉笑然說,隨著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不斷深入,市場對小雜糧的需求不斷增加,種植面積和產銷量不斷擴大,2013年預計吉林省雜糧雜豆產量達到22億斤,如果加上大豆的產量,則超過30億斤,市場不容小覷。
吉林省雜糧商會意在抱團取暖,共同開發國內外市場,打響吉林雜糧的品牌。同時,也是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和糧食行業第一家無主管單位的商會,是一家完全由雜糧行業相關企業自發成立的商會,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商會。
吉林省天元潤土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忠媛告訴記者,吉林省雜糧商會成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促進吉林省雜糧產業的發展和加快吉林省雜糧產品走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步伐,最大的意義在于能體現企業在商會中的主導地位,真正做到以企業的利益為主導,更快更好的帶領商會會員走向市場、適應市場并占領市場。體現出商會在行業發展中的真正的價值和作用。
“我們要讓大家都了解吉林省糧食‘三寶’,除了黃金玉米、白金大米,更有五彩雜糧。”同時擔任吉林省雜糧商會副會長的趙忠媛說,商會將從種植標準、加工標準、包裝標準等方面入手,確保吉林省雜糧產品的競爭力,做到從種植到加工到儲存到運輸每個環節都領先于國內同行業。“讓市場了解和認知吉林省雜糧生產生態環境優越、產品綠色天然的優勢。”
據介紹,根據吉林省雜糧企業普遍規模小、融資能力差的現狀建立融資互保池,商會將提供擔保互保。為企業融資再發展提供便利,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免費為各雜糧企業培養、培訓急需的各種專業技術人才,提供資格認證、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服務。免費為各雜糧企業提供專家技術指導服務,品牌設計、最新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把吉林省雜糧商會最終打造成為給所有會員提供發展壯大的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