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儀式開始,叩首……敬茶……”昨天上午,在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的會議大廳里,舉行了一場全國中醫界矚目的授徒儀式。孟河醫派第五代傳人、常州中醫院院長張琪向已經93歲高齡卻還破例收徒的國醫大師、孟河醫派馬氏第四代傳人顏德馨行叩首禮,拜其為師。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張琪不僅要按照師徒兩人訂立的契約前去“聽課”,還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
拜師大禮 叩首奉茶授協議,拜入孟河醫派門下
昨天上午,10點20分左右,一把太師椅被禮儀小姐搬到了主席臺正中。張琪教授攙扶著國醫大師顏德馨坐定后,她雙膝跪倒在其面前,按照主持人的的引導行先叩首、敬茶之禮拜師,隨后,她又雙手接過顏德馨教授遞來的《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學術經驗繼承教學協議書》。為了勉勵自己剛剛收入門下的關門弟子,顏德馨教授還特別贈予其自己寫的一幅字以及書和筆。經過叩首、奉茶、授協議、贈信物、獻花等一系列傳統而富有特色的拜師禮后,張琪正式拜入顏老門下。“有幸能夠向國醫大師顏德馨老教授拜師學藝,從此以后,岐黃之路上又新增了一位高師指點。”拜師禮成之后,張琪在發言時顯得有些激動,她表示“這次能師從孟河醫派杰出傳承人國醫大師顏德馨老教授是我一生的榮幸,我將會潛心學習,認真研究,把繼承工作做好。”
國醫大師顏德馨是江蘇丹陽人,如今已經93歲,全國著名中醫藥專家,中醫“衡法”治則創始人。他還是孟河醫派馬氏第四代傳人,2009年獲全國首批“國醫大師”稱號。70年的從醫歷程中,顏老創立了中醫中藥治療心腦血管病的新思路,豐富了中醫氣血論和膏方論。
去年,顏德馨老先生參加一個有關孟河醫派的研討活動。“當時來到我們醫院,看到這里有很多對孟河醫派傳承和發揚的作法,老人家當時就灑下了熱淚,連連感嘆,沒想到常州中醫院在這方面做得這么好。”常州中醫院的一位大夫告訴記者,從那時起,老人家就有了收徒的打算。顏德馨教授坦言,孟河醫派在中醫藥發展中有光輝的過去,但是后繼乏才,所以他盡管93歲了,還是希望為孟河醫派的傳承工作作點貢獻。
學藝生涯 女弟子是中醫院院長,以后也要“做作業”
據了解,除了剛剛拜的師傅顏德馨教授外,張琪還有另外兩位擁有國醫大師稱號的師傅,分別是周仲瑛、朱良春。“武林講究門派分明,不可能重復拜師,但是孟河醫派講究兼容并蓄。”據了解,此次張琪拜顏德馨教授為師之前,向周老和朱老兩位師傅進行了匯報,得到了他們的首肯。
拜師之后,張琪將如何跟著國醫大師學習呢?按照繼承教學協議,在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1日之間,她將以跟師臨床、專題研究、專病訪談和獨立臨床為主,全面系統地繼承指導老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或技術專長。與此同時,國醫大師顏德馨每月帶教時間不少于2個工作日,并對繼承人撰寫的跟師筆記、學習心得、臨床醫案總結進行指導。在學習期間,作為學生的張琪還有不少作業要做,其中包括每年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培養期內出版專著2部、完成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項等。據了解,在拜師之前,張琪已經收集了不少病例,待整理之后將帶去上海請教顏德馨教授。
孟河醫派
孟河醫派是明末清初發源于常州的一大地域性流派,至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孟河自古為水上交通樞紐,經濟繁榮,文風鼎盛,經濟、文化的繁榮又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在“不為良相,愿為良醫”的思想指導下,孟河鎮棄儒從醫者眾,或繼承家學,或受于師門,且受儒學的影響,同業相互切磋,闡發古典經籍之奧義,或下承諸子百家之說,逐漸形成孟河醫派。孟河醫派名家輩出,以費伯雄、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家為代表。解放后孟河醫派繼續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時至今日,孟河醫派名家朱良春、顏德馨、陸廣莘等仍活躍在臨床一線。現今孟河醫派傳人遍布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甘肅等10余個省(市)及美國、德國、法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有1300余位傳承弟子。孟河醫派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勇于革新中醫教育,奮起反抗廢醫逆流,對中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醫界享有“吳中醫學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的美譽。(徐瑞玉 郭靖宇 肖蔚 )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