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瑞林
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城市定位不清,規劃時常變……昨天,在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進程”專題議政會上,政協委員指出了南京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紛紛建言獻策。
會議期間,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繆瑞林不時插話詢問,認真記錄。聽完了委員們的發言后,他直言“聽得還不過癮”,問題可以再尖銳一些。對于委員的意見、建議,他現場表態:每一條都要有回應。
現場互動
委員吐槽:
管水源的不管供水
管供水的不管排水
“眾多部門都在管水、治水。”市政協委員顧曉春說,目前南京治水、管水的涉水部門有水利局、環保局、城管局、水務公司(自來水公司)等,涉水的還有交通、農業、國土等部門,各有分工。
可問題是,管水量的不管水質,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中水回用,“導致水利用效率低下,流域治理效果不明顯,水污染時常發生。”
他建議,針對“九龍治水”的現狀,制定水務綜合改革方案,將城鄉防洪、防澇、供排水、污水處理、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整體職能歸并,成立一個部門主管。行業上,可以將涉水行業統一整合為一個水務機構。
繆瑞林回應:
對上一輪機構改革
也要“回頭看”
“除了剛才提到的水務,其他方面可能還有職責不清的問題,如一件事情很多部門在管,導致‘三個和尚沒水喝’。”繆瑞林回應說,對上一輪的機構改革也要“回頭看”。
他現場要求市編辦、市發改委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回去認真調研,看看上一輪機構改革中還有哪些需要調整、完善的地方,第一季度就要理出方案,這些也是第二階段南京綜合改革的一項任務。
委員建議
南京的定位,應側重“人文綠都”和“智慧名城”
南京要打造成什么樣的城市?這一度讓市政協委員、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仇向洋摸不著頭腦,直到南京提出打造“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的目標。
“建議突出人文綠都和智慧城市。”仇向洋表示,南京的中山陵、玄武湖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南京是一座山水城林的美麗城市,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這方面做文章,這樣才能使改革與百姓貼近。同時,南京擁有豐富的科教文化資源,可以在智慧名城打造上下工夫。
現場“曬”照片提建議
“來開會前,我們醫院的老專家找到我,希望我幫他們送張照片給繆市長。”市政協委員、南京市中醫院辦公室主任陳慶琳現場“曬”出了一張大照片,“市中醫院將搬到南部新城,這是我們新院址的效果圖,非常漂亮”。
不過,陳慶琳覺得還是有點遺憾。原來,南部新城的醫療中心由兩家醫院組成,她指著照片中的兩個箭頭說,一邊是市中醫院,一邊是擁有500張床位的心血管醫院,“這兩家醫院在一棟樓里,是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還是中西融合?”
聽到這里,繆瑞林接過話茬,“現在就怕搞綜合性的醫療中心,把專業特色給丟了”。陳慶琳贊同地說,這樣不利于兩家醫院的運營管理,也不利于市中醫院的發展。
還有委員“串場”提建議
原本應該參加體育界別專題議政會討論的市政協委員陳愛玲,臨時“串場”跑了過來,搶到話筒后向繆瑞林建議,南京應該推行醫保陽光健身卡。她說,蘇州2006年就率先推行醫保陽光健身卡,允許一定額度的醫保賬戶結余資金轉入健身卡,用于健身。南通、連云港也已實行,常州打算今年實施,“南京今年將召開青奧會,推行醫保陽光健身卡時機已成熟。”
相關新聞
南京將建協調機構牽頭管“藍天”
在以“環保和城建”為議題的政協專題議政會上,就如何控制和減少霧霾,政協委員們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呼聲比較高的一條當場得到副市長陸冰的回應——成立應急響應協調機構,多頭管理大氣的現狀將變成統一管理。
在會上,政協委員、南京瑞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影說:“根據估計,全市有近20個部門、機構同唱‘藍天歌’,比如城管委、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藍天行動計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等。會造成主體不明、職責不清等現象。”他建議,仿效“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由黨(政)一把手掛帥、由各實體部門(環保局、城管局、交管局、司法局等)一把手共同參與的“空氣污染綜合治理委員會”。
南京市兒童醫院外科行政主任沈衛民也認為,建立南京市環保應急響應辦公室、領導揚塵辦等部門,統一管理空氣問題。
副市長陸冰聽了建議,當場回應:“霧霾的成因復雜,但我們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大家提出的統一管理問題,市級層面會成立一個應急響應協調機構,統一管理。”
此外,有委員提到南京純電動汽車上牌問題,陸冰說:“上牌應該不成問題。”他表示,目前江蘇有6個城市“打包”申請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南京除投放一定比例純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外,還鼓勵私人使用純電動汽車。
代市長直言
聽得不過癮
問題可以更尖銳些
“我今天聽了很多意見,都很好,但聽得還不過癮,總體上你們太客氣,發言太溫柔了。”聽完大家的發言,繆瑞林直言,很多問題大家其實沒講出來,希望今后有更多帶有針對性的發言。他表態說,“今天政府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也來了,我們要主動做好對接,對政協委員提出的每一條意見、建議,回去都要有回應、回答,對于改進工作的具體意見,都要貫徹到今年政府工作的各項具體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