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起的遺憾、等不起的時間……新華社聚焦全面放開二孩之爭
關于二孩,生,還是不生,或許只是你的選擇。但對很多人,橫亙眼前的,不是選擇的權利,只是緊緊關閉的政策之門。
這是一大群被擋在政策大門外的非獨夫婦之痛苦,又何嘗不是整整一代人的焦灼:眼看著生育二孩的黃金年齡一點點流逝,相關呼聲也逐日高漲。現實條件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到底行不行?在無休止的傳言猜測和模糊應答之間,究竟何時能有個清晰的時間?
“不能生”的痛苦:你能否真正讀懂?
這已經成為一個公眾耳熟能詳的“社會之問”——自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能否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便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2014年11月,不少非獨家庭聯名上書“建議信”,呼吁相關職能部門盡早放開二孩生育政策。
一位參與聯名“建議信”的廣東網友告訴記者,每次看到孩子在家非常孤獨,跳棋都只能自己一個人下,還問家里能否多個弟弟妹妹,“這種心酸和無力感,只有非獨父母才有切身感受”。
揮之不去的養老壓力,正使不少家庭即便不符合生育政策,也將生育二孩納入議事日程。武漢市民周女士去年父親生病住院,她和兩個弟弟輪番照料送飯的經歷,讓她生二孩的意愿十分強烈。“我們很快也會年邁,到時全落在一個兒子身上,我們于心何忍?”
而“失獨”,更如同夢魘。近年來頻頻曝出的失獨家庭慘劇,讓很多父母考慮再生個孩子,分散家庭風險。根據致公黨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全國失獨家庭至少有百萬個,且每年新增7.6萬個。
記者采訪發現,70后大多有兄弟姐妹,非獨家庭占比相當多,因此對全面放開二孩訴求格外迫切。
廣東韶關市民李紹華說,隨著年齡增大,生育能力不斷減弱,“再等上兩三年,即便政策放開,我們也沒法再生了”。
放開的“時機”:何時才能成熟?
全面放開二孩的“時機”,對很多公眾而言,無異于難以讀懂的“玄機”。
隨著相關呼聲不斷高漲,各類傳聞也層出不窮。此前一則“5月份就會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消息廣受關注。對此,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回應稱,網上相關消息傳言不屬實。
面對衛計委等部門對全面放開二孩“暫無時間表”“尚未提上日程”等表態,一些基層計生工作者和人口研究學者則認為,結合單獨二孩政策出臺后的生育“遇冷”情況,二孩政策不僅應全面放開,且已相當緊迫。
短時間內出現人口集中出生,導致婦科產房爆滿、教育學位緊張等一度是普遍擔心。然而,根據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2014年3月至年底期間,全國只有近100萬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
湖南省一位長期從事計生工作的基層干部表示,實際中,想生二孩的家庭,大多通過農村一孩半政策,或直接超生完成生育。想生卻受限的,主要集中在超生就要丟飯碗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即便全面放開二孩,能符合政策的家庭數量,要比想象中的少很多”。
還有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生育率太低,帶來勞動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嚴重隱患,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顯得十分緊迫。
中國社會科學院去年底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因而呼吁盡快從“單獨二孩”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過渡。
大勢所趨:一個答案要等多久?
不少受訪的家庭夫婦、專家學者、計生干部普遍認為,二孩政策全面放開肯定是大勢所趨。現在擺在面前的問題是怎么放?何時放?
針對怎么放的問題,目前業內觀點聲音各異,一部分認為應按地域先試點,后普及的方式,以免在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出現人口出生堆積;還有部分專家建議按婦女育齡分步走,比如先期放開30歲及以上婦女的二孩生育限制,再適時全面放開,逐步釋放生育潛能。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東偉表示,目前我國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萬到1700萬之間,放開二孩政策后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占總量比例很小,對我國人口整體態勢不可能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一次性全面放開就行,沒必要羞羞答答”。
對于何時放,不少受訪人士認為應該越早放開,對緩解老齡化收效越快。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何時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應建立在對單獨二孩政策效果的全面評估基礎上。
原新認為,從申請再生育到二孩出生,至少也要10個月,綜合評估單獨二孩政策,要等每個省實施滿一年才能得出效果。去年全國啟動單獨二孩政策,但各省份到去年6月份才全面落地,“最好等今年下半年對單獨二孩政策成效評估后,再制定具體的時間表”。
“盡管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還需統籌考慮和綜合研判,但在全面放開大方向已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很多工作現在已經可以著手準備。”關注人口計生政策的浙江碧劍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有水說。新華社
《2014年度南京人口發展報告》發布
去年南京出生人口低于前年僅8443個家庭申請單獨二孩
昨天晚上,南京市人口計生委公布了《2014年度南京人口發展報告》,截至2014年末,南京常住人口821.61萬人。雖然常住人口略有增加,但是出生人口卻低于前年,勞動年齡人口也由2013年的657.95萬人減少到了655.03萬人。而從人口的流動來看,江寧和浦口成為“新南京人”的首選住地。
制圖施璐敏
江寧申請生“小二子”的最多
截至2014年12月25日,南京城鄉單獨二孩受理申請達8443例,其中江寧區占了2580例,基本符合預期,廣義單獨兩孩(含城鄉雙獨)申請呈現出了獨生子女群體與生俱來的年齡結構特征。80后“獨一代”的準媽媽占比達83.43%。從申請分布看,江寧、鼓樓和秦淮三區摘得全南京廣義單獨二孩(含城鄉雙獨)申請受理量的前三名。
人口大區仍是鼓樓、江寧和秦淮
2014年全南京常住人口規模過百萬的人口大區仍是鼓樓、江寧和秦淮三區,常住人口規模不足50萬的(相對)人口小區則是建鄴、高淳、溧水和雨花臺四區,主城常住人口比重進一步下降到41.90%。
戶籍人口分布與常住人口分布趨勢基本相符,戶籍人口近百萬的人口大區仍是鼓樓、江寧和六合三區,戶籍人口規模不足30萬的(相對)人口小區則是建鄴和雨花臺兩區。
“新南京人”首選江寧、浦口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主城人口疏散、江北新區建設以及積分落戶制度等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得益于新興園區建設、中低價商品房儲備和軌道交通拋物線狀的延伸,近郊區再次為人口集聚提供了有效吸納空間,成為“新南京人”的落戶首選地。
2014年位處東西近郊的江寧和浦口兩區分別以近2.4萬和1.9萬的遷入規模以及各近8000人的凈遷入規模,成為全市翹楚,兩區凈遷入人口規模合計已超全市總規模的70%。
二孩新政后期走勢仍不明朗
盡管2014年度全市“單獨二孩”新政開局良好、運行平穩,但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多重因素的影響,后期走勢仍不明朗。人口分析報告中指出,應進一步強化中后期全市人口出生形勢的系統性監測,對生育政策調整的社會與經濟效用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市衛生與計生機構改革,進一步優化基本公共服務。通訊員劉海燕記者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