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張國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3%等等一系列預期目標及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加快提升發展質量、著力推進創新驅動加快構建區域特色創新體系、著力推進江海聯動開發加快打造新的增長極、著力推進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等共十項任務,這些預期目標及十項任務數據目標的制定如此魄力,是否科學合理?記者就報告中最大一塊要求要提升發展主導產業,圍繞船舶及重裝備等六個重點板塊,力爭產值超過1萬億元的這一預估數據目標進行了調查分析。
據了解,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預計南通地區生產總值4550億元人民幣,增長11.5%;財政總收入1055.9億元人民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7億元人民幣、增長12.3%;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3.3億美元,增長1.9%,注冊外資實際到賬22.05億美元、增長1.8%;等等。
綜上數據證明,面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嚴峻形勢和深度轉型及國內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的挑戰,南通的各項發展經濟指標仍可逆勢勃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正朝著既定的預期目標有序發展。在當地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南通把挑戰轉化為機遇,反而給這座國內三線城市注入了更多新生能量,迎來了又一個黃金發展期。
早前,具有卓越遠見的張國華剛就任南通市市長時就認為,十二五期間,南通要實現在江蘇蘇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及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奮斗目標。必需全面加快沿海開發步伐,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及加快戰略型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全力培育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等七大新興產業,做強做大船舶、能源及裝備、電子信息、石化、紡織、輕工等六大主導產業,從而帶動全市制造業產業鏈挺進高端,將南通著力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地。
記者調查后發現,近年來,南通正在迅速將潛在優勢迸發為現實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隨著發展條件的徹底改善、產業發展方向及布局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戰略型新興產業的不斷壯大,特別是六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為今年南通主導產業力爭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任務奠定了夯實基礎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