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數據顯示,沈陽市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33.86萬人,其中,空巢老人為69.62萬人。而這些空巢老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居家或社區養老,但是圍繞這些空巢老人的專業機構、專業公司和專業人員卻十分有限,如何為這些老人提供專業服務已經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沈陽空巢老人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
在這三種養老方式中,機構養老的比例最低。沈陽市現有城鄉養老機構142家,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有1.7萬人,僅占老年人比例的1.27%,而其中空巢老人的比例更低。絕大多數空巢老人都選擇了居家或社區養老,并由此催生了相關的各種需求。
養老服務個性化需求多
近年來,沈陽市通過積極探索,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企事業參與為補充、中介服務為紐帶的“4+1”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建設了626個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示范性社區日間照料站,并配備居家養老服務公益崗位人員1600余人。此外,在為老人服務設施方面,建設了社區衛生院、家政服務公司、老年康復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專業運動健身設施等,這些努力都受到老年人及家屬的認可。
但是,面對空巢老人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沈陽市在養老服務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
空巢老人不同于其他老人,由于沒有子女照顧,在養老服務方面不僅需求量大,而且個性化強,需要較為專業的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特色服務。
沈陽市民政局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在生活照顧、醫療保健、精神慰藉三項服務需求中,醫療保健服務所占比重為42.32%,生活照顧服務所占比重為41.79%,精神慰藉服務所占比重為15.89%。調查表明,空巢老人對醫療保健服務需求最大,生活照顧服務的需求與之幾乎不相上下,其中像家政服務、老年飯桌、定期檢查并提供保健服務、家庭出診服務等空巢老人急需的服務都需要專業公司和專業人員。
在家政服務方面,家政服務人員更多的是從事日常家務工作,對照料、精神慰藉方面的專業知識懂得較少;在醫療保健方面,社區可提供的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上門服務數量有限,尤其在老人生病時,能從事病床護理的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
構建多元化服務模式
近年來,沈陽市在推進社區養老、建設社區服務設施、為社區空巢老人提供服務方面作出了努力。但這些服務設施中,除社區衛生站為空巢老人就近看病就醫提供了方便,運動健身設施為空巢老人戶外運動提供了器材外,大多數服務設施發揮的作用不大。如社區衛生站設施設備不全、醫療技術不適應救助服務的需求,所提供的免費檢查也僅限于量量血壓。
沈陽市民政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莉認為,政府應出臺各類優惠政策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區服務網絡。社區居民和相關服務機構之間也應當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系統,讓老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熱線電話或網絡求助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務。
王曉莉解釋說,空巢老人通過熱線電話向平臺提出請求后,由平臺工作人員調度,通知相關人員或加盟商上門為老人服務。同時,在平臺上還要建立空巢老人的電子健康檔案,包括他的身份證號、居住地最近的站牌、醫院、家人情況及電話、老人健康情況、生活能否自理等。除了提供幫助,這一平臺還應該具有定位功能,老人帶著基站定位功能的手機,出門走失的時候,只要撥打平臺電話,就可以對老人所在位置定位。
此外,要構建多元化的空巢老人養老服務模式。譬如:政府購買服務,運用財政補貼辦法,為空巢老人購買服務。在市和區縣兩級財政設立“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和 “居家養老護理補貼”專項經費,按一定配比,為特困空巢老人購買服務,并經過專門人員評估,按照輕、中、重,分別給予每月一定金額的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補貼以服務券的形式發到老人手里,服務人員根據老人的實際需求上門服務。甚至還可以嘗試實施低償服務、志愿者服務、養老機構延伸服務、互助服務等,沈陽市已經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探索,而且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