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透視
毒性比三聚氰胺強20倍影響全球食品安全
此次轟動全臺的“塑化劑危機”是怎樣被發現的?臺灣主管機構如何應對?央視《今日觀察》欄目進行了解讀。
這件事情的曝光是2011年3月,臺灣的食品檢查部門里,有一位52歲的楊姓大姐,她的職稱比科長稍微高一點,在檢查其他食品時,發現里面不同的光譜出現了,并在比對之下發現了塑化劑。在3月檢查出來后,臺灣食品檢驗當局開始警覺,4月開始清查到底有多大的食品添加范圍。到了5月23日,開始對整個社會公布,到現在,這個事情不僅是在臺灣地區出了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到全球的食品安全。
現在世衛組織已經開始重視此起事件,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等已開始進行檢測。
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則表示,本次塑化劑事件,是有不良企業主把塑化劑的一種DEHP(鄰苯二甲酸酯)當作起云劑的配方。孫璐西稱,塑化劑的毒性比三聚氰胺強20倍,這次塑化劑風波是她30年來看過的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綜合央視、人民日報)
走訪成都市場
市工商局:發現含塑化劑商品商家應立即下架
臺灣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暫停進口臺灣問題產品。市民不禁要問:成都市場上有臺灣問題產品嗎?這些問題產品還在銷售嗎?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對成都各大商場、超市進行走訪發現,大多數超市已經將問題產品下架。
伊藤洋華堂春熙店:
已將原產地為臺灣的飲料下架
昨日下午2時許,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伊藤洋華堂春熙店負一樓的超市,發現不僅是名單中的飲料,所有臺灣生產的飲料都受到了波及。貨架上,已經沒有臺灣生產的飲料出售,一名工作人員稱,自從前段時間有關塑化劑的相關報道出現之后,該超市就已將原產地為臺灣的飲料下架,但是并不愿意告知下架產品的數量與品牌。
正在購物的周婆婆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知道臺灣飲料中添加塑化劑之后,她還給特意給孫子打了電話,告訴他少喝飲料。市民孫小姐說,雖然平時常常買飲料,但是考慮到價格和方便因素,她很少買臺灣產的飲料,因此超市將臺灣產飲料下架對她來說也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