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紅霞)3月7日下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教育界別聯組會議上表示,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教育應承擔更多社會服務職能,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孩子的困難”的建議,教育部提出實行彈性放學時間,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爭取盡快妥善解決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他還談到了“三步走”計劃,第一步就是先鼓勵各地摸索經驗,解決自己的問題。
其實,早在2014年秋季,成都市青羊區就推出了“社區少年宮”,目的非常鮮明:就是為了探索解決“學校放學早家長接送難孩子無人管”這一實際問題。
學校放學太早孩子沒人管
解決民生問題政府要主導
在成都,小學下午3、4點就放學了。“家長要接送,就沒法安心工作。如果不接送,孩子誰來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014年,青羊區委托社區教育學院對區內6所小學的學生及家長進行1280份抽樣調查和分析。同時,就建設“社區少年宮”廣泛征求家長、教師、相關部門、街道的意見。
陳寶生在談到具體操作方式時就說,第一點就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給予適當補助。
可見,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應當而且必須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
2014年秋季,青羊區在全市率先在5個社區開始試點“社區少年宮”。青羊區“社區少年宮”主要采取社區利用學校免費提供的教育教學場地和社區活動中心實施教育服務兩種形式,主要實施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后的“學業輔導、興趣培養”等教育項目;節假日和寒暑假社區著重提供“社會實踐、道德培養、素養提升”等教育服務。
而這項工作,也被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由黨委政府來主導。“社區少年宮”建設由區委辦、區政府辦牽頭,區文明辦進行督導考核,區教育局負責建立和健全項目工作機制、工作標準流程和考核評估辦法,落實學校場地、設施設備。各街道承辦社區建立“社區少年宮管委會”具體執行。在經費上,充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資金的引導作用,對“社區少年宮”的建設予以專項支持,財政局設立專項補助經費。
目前,青羊區“社區少年宮”已覆蓋32個社區,開設200余門學科,服務人數達8000余人。
低償服務遠遠低于市場價
低保家庭子女全免費參加
在青羊區,“社區少年宮”主體是社區,而第三方教育培訓機構的選定則由街道、社區、學校及家長代表組成的管委會進行公開比選。最終確定之后,由社區與第三方簽訂服務合作協議。
即便社區是“社區少年宮”的主體,但托管和興趣培訓仍然涉及到經費,這又該如何解決?
陳寶生說,要和家長建立談判機制,可以適當收取一些費用。
“社區少年宮”設計之初,也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避免學校亂收費,一方面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讓“社區少年宮”能夠持續運轉下去;另外還要讓家長和學生享受到公益性的服務。要做到三者平衡,確實不容易。
經過反復研究,青羊區最終敲定:“社區少年宮”提供周一到周五放學后的托管服務和興趣培養課程,周末和節假日提供免費公益培訓。收費標準由“社區少年宮管委會”與第三方協商確定。
實際上,收費也采取了免費服務與低償服務結合的方式:社區低保、傷殘家庭子女完全免費;部分經社區認定的低收入家庭實行公益收費,僅支付部分托管費;即便是全額收費也大大低于市場價。
家庭自愿參加
學校老師不得參與“社區少年宮”教學
每年春秋季開學時,社區少年宮與有意向要參加的家長簽訂《學生自愿參加社區少年宮的協議書》,并將招收的學生進行分班教學。
教學內容的設置,則根據自愿參與的家長學生實際需要來制定。目前,“社區少年宮”開設了燈謎、美術、戲劇、舞蹈、乒乓球、少兒英語、書法繪畫、科技課堂、創意漫畫、跆拳道等近130多門課程。比如,“石人北路社區少年宮”創新實施的“兒童跳蚤市場”素質拓展計劃深受學生喜愛;“商業街社區少年宮”開設的美術、戲劇、舞蹈、乒乓球、吉他小課堂、社區小畫家、國學書法等課程受到家長的高度認可。
陳寶生在談到具體操作方式時,特別強調了要防止把課后時間又變成上課時間,讓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為了保證“社區少年宮”的教學質量,青羊區直接將“社區少年宮”納入對街道辦事處年度目標考核,同時各街道建立項目專項工作機構,對履約不到位的機構實行末位淘汰的督導機制。
“雖然場地由學校免費提供,學校也會參與第三方機構的比選,但我們嚴格規定:學校不得參與‘社區少年宮’的承辦,學校老師也不能在‘社區少年宮’內從事教學。”青羊區有關負責人說,家長和學生也完全自愿參與。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