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小組會議上,13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的聯合提案《關于建設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被提交。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將成都建設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帶到大會現場,希望通過兩會的平臺得到更多的重視與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戴曉雁作為該聯名提案的第一提案人介紹了提案的準備過程:前期,九三學社成都市委與市政協經濟委開始研究,詳細了解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情況,形成初稿;來京前的半個月,專家組又趕往上海調研,實地查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功能、地位、影響,并最終敲定提案的定稿。
提案認為,成都具有建設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經濟基礎、區位優勢和載體優勢。2013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9000億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綜合競爭力在中西部排名第一。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軌道交通、石化等千億級產業集群,25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數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從區位優勢來看,成都是向西向南開放合作的重要樞紐。作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第五大鐵路樞紐,已開通至十多個國家的國際直航航線,開通至歐洲的直達鐵路貨運班列 “蓉歐快鐵”。
此外,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已于2011年初封關運行——這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必備載體。同時,成都雙流航空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都青白江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也已完成建設申報工作,待正式獲批后,一區兩中心可為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提供近20平方公里的有效載體。
作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近年來成都通過主動實施“全域開放”戰略,力爭全方位融入世界生產流通體系。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推動改革發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李渝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