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緩GDP增速,把城鄉居民收入提上來,這是今年初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全省9500萬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也是這個省“十二五”期間實施“富民優先”戰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真情告白。年中“會考”,這張答卷表現如何?
據統計,上半年山東GDP同比增長11.1%,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13.3%和19.3%,較2010年增幅分別提高1.3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
讓城鄉居民腰包鼓起來
無論從區位特征還是經濟結構看,山東都稱得上是現代中國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山東在工業經濟強勢崛起的同時,也暴露出三次產業結構失衡、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為保持經濟發展的良性驅動,山東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降低GDP增幅,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拉動,推進全省經濟戰略轉型。
依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山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提升到10%左右,GDP年均增長目標則由“十一五”期間的13.1%下調為9%。到“十二五”末,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6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民生指標和經濟增速“一升一降”的調整,顯示了這個經濟大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心和勇氣。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積極向好的就業形勢使山東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9.9萬人,同比增長8.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1萬人,同比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098元,同比增長13.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5412元,同比增長19.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
為提高農民收入,今年以來,山東認真抓好國家對小麥、棉花、花生、水稻和玉米良種補貼及第二批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嚴格執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同時,山東還立足長遠,積極發展蔬菜、畜牧、漁業、果業、油料、種業、鄉村旅游等高效特色農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同步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山東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省份,過高的投資率擠壓了消費率,影響了居民收入的增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將成為山東今后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將居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山東主動調低經濟發展增速,堅持富民優先,進一步提高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