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正如日中天,越來越紅火。昨天來自本市郵政部門的消息稱,2012年,上海人年均快遞量達到26件,是全國人均快遞量的6倍。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的魚龍混雜也讓一些網購買家苦不堪言。
上海的于小姐最近通過韻達快遞從廣州購買了一只皮包。幾天后,收到快遞簽單,打開包裹時,她發現包裹單后面,有條6厘米長的裂縫。“開始我以為是快遞過程中,不小心劃的。但當我打開包裹,看到里面的皮包時,傻眼啦!皮包上竟然也有一條筆直的刀劃痕。”于小姐分析,“一定是曾有人想偷包裹。”
不幾天,于小姐的妹妹打來電話說,通過申通快遞剛在網上為老公買的兩條褲子,竟然少了一條。妹妹打電話聯系浙江的賣家,確定對方的確是發了兩條褲子;至于少了一條,賣家言之鑿鑿說,“肯定是快遞拿走了。”而且,包裹上有明顯的被人劃壞后用透明膠帶粘好的痕跡。
快過年啦,被偷“寶貝”常發生
快遞從業人員損壞快遞物品、偷竊快件事件已發生過多起。曾在某快遞公司工作過的業內人士張先生昨晚告訴記者,消費者被偷“寶貝”常會發生,特別是眼下快過年,需錢用。
“雖然業內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旦發現員工偷竊快遞包裹,會將其納入黑名單,5年內不得再進入快遞行業。但由于員工難招,他們往往會隨即又被其他快遞企業錄用。”張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