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車道方便騎車換軌交
自行車是綠色出行的傳統方式,不過,上海自行車的使用頻率與以前相比呈下滑態勢。自行車專用道少、非機動車占道情況屢見不鮮,制約了公眾使用自行車出行的熱情。在昨天的上海“無車日”宣傳主會場,市建交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上海非機動車車道的建設將制訂計劃,主要設置在與主干道平行的支路上,不僅方便騎車,還有益于分流主干道交通;非機動車車道在濱江地區也要規劃,此外還考慮在新城、大型居住社區和重點地區的建設過程中,規劃設置相對獨立的自行車出行網絡。“我們研究規劃的非機動車道,將提供相對寬敞安全的通行空間;自行車休閑車道以及連接公園綠地的自行車道,以此倡導自行車健身文化。著重考慮居民區與公交樞紐、軌道交通車站之間的銜接,還有與菜場、超市之間的短距離銜接通道。”徐立君表示。
市交通局的相關領導也透露,未來的上海會更加注重綠色交通,顯著改善步行和自行車等交通方式的出行環境。上海慢行交通的發展方向是:保障步行交通、引導自行車合理運行,促使助動車向公交轉移;積極引導長距離的自行車出行向公共交通轉移;改善交通條件以發揮自行車短距離出行和接駁軌道交通的功能,并在軌道交通車站設立自行車停車場。
正規劃軌交14、15號線
昨天的“無車日”主會場,普陀區有關部門以展示板向市民介紹了軌交14、15號線在普陀區段的走向及設站規劃。規劃中的軌道交通14號線在普陀區呈東西走向,沿著曹安路開行,規劃車站有真新新村站、真如西村站、銅川路站。14號全線線路走向為:起于嘉定區封浜,沿曹安路-銅川路-武寧路-萬航渡路-華山路-長樂路-金陵路-人民路-新永安路-過黃浦江-花園石橋路-陸家嘴東路-浦東大道-云山路-錦繡東路-浦東金橋金穗路。總長約39公里,全為地下線。
規劃中的15號線在普陀區為南北走向,沿著真大路開行,規劃車站有祁華路站、豐翔路站、南大路站、古浪路站、上海西站等。
“無車日”早高峰暢通
昨天,除了普陀主會場外,主辦方在浦東新區、閔行、寶山、嘉定、青浦、松江、奉賢等區設立分會場,并繼續開展發放“讓申城飄起綠絲帶”活動,已經得到超過8000名私家車主的積極響應,不少車主均承諾,平日里盡可能減少機動車的使用次數,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綠色方式出行。
另據上海市路政局微博“@樂行上海”介紹,昨天雖然是中秋小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但早高峰期間,全市各快速路總體較為暢通。
環保部門昨天還對全市大氣環境進行監測,選擇參照日期進行數據對比分析。交通部門將對無車日進行交通專項調查。政府部門也希望通過數據對比,了解市民對無車日活動的響應程度。
另外,今年上海無車日的口號通過微博征集評選,結果于昨天揭曉,為“享公交,享健康;愛步行,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