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應對
底樓人家自建“防護罩”
美觀次要保命要緊
昨天下午,記者在保利葉上海三組團采訪時,看見某號樓103室的易先生正在干“木工活”。他的小院里放著一架木制的三腳架,如同一個房頂。易先生說,本來就是一個房頂,他花100多元請人定制的。“我在這個木架上再蒙上鐵絲網,支在四根柱子上,放在我家門口,就是一個生命安全走廊。”
易先生告訴記者,他認識到這是在違章搭建。“我也是迫于無奈。樓上人家總是高空拋物墜物,我一家老小,進進出出,太不安全了。”
不久前,易先生一家正在院子里,突然,頭頂飛來一把菜刀,哐當一聲,落在離他們不到一米遠的地方。“現在回想起那一幕,我還是心驚肉跳。那可是一把鋒利的菜刀啊!”
高空落下菜刀的事情,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確有其事。至于業主為什么拋下菜刀?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沒有說。不過有業主告訴記者,是樓上一戶人家,鬧家庭矛盾,把菜刀扔下來了。
易先生說,為這個事,他也找過物業,也報過警,無濟于事。
夏天將至,狂風暴雨的天氣將時有發生。易先生未雨綢繆,決定在自己門前自建“防護罩”。“菜刀都能飛下來,萬一下次飛下來一只花盆呢?”
記者看到,這個“防護罩”做得很簡單,也談不上美觀。四根不銹鋼柱子,其實是四根晾衣桿。易先生說,在目前的情況下,沒辦法顧及美觀,保命要緊。
28號樓的王女士說,她也要仿效易先生,為家人和自己搭建一個“生命安全走廊”。
記者了解到,上述被螺絲刀擦傷頭部的這位老人也報了警,但沒有找到肇事者,最終不了了之。老人家后來沒有住在這里,將房子出租了。
●物業出招
宣傳提示不斷
收效并不明顯
昨天下午,該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曾通過多種途徑治理居民高空拋物問題,但是收效并不明顯。“高空拋物,產生后果了,是一個法律問題;沒有造成后果,就是一個道德問題。現在我們缺一個預防性法規。”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小區目前5054戶人家,租住戶很多。“相對來說,租住戶高空拋物的情況略多于業主。因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俗各不相同。但是,購房自住的業主,高空拋物也不少。”
為了提醒居民不要高空拋物,他們曾多次跟居委會聯手,在小區里開展宣傳活動。小區的電子顯示屏,也是從不間斷地打出提示性的話語。“但是,我們通過宣傳起到的效果其實很有限。”
這位經理說,幾乎隔三差五就有居民拎著一只高樓上拋落下來的東西過來找他。他們也當場抓到過高空拋物的人。“有什么辦法?除了貼貼告示,派工作人員去敲敲門提示一下,我們還能怎樣?我們沒有處罰權。再說,多數情況下,高空拋物沒有造成后果,就算是執法部門,也沒有辦法。”
該物業經理說,侵權責任法只對高空拋物產生后果提出解決辦法。對于未產生后果的高空拋物行為沒有約束。“如果有這么一個法規:第一次被抓住高空拋物,行政警告;第二次被抓住,罰款;第三次抓住,有更嚴格的懲罰,這樣也許會有一定效果。”
也有居民建議物業公司安裝攝像頭。保利葉上海的物業公司負責人表示,只有那些高精度的攝像頭才具備拍攝高速墜落的物體的功能,但是這樣的攝像頭價格非常昂貴,而要監控一個地點,至少需要6只這樣的攝像頭,耗資巨大。“不是我們不想這么做,而是這么做是否合算?業主委員會不一定同意,從業主個人隱私角度考慮,也不一定同意。如果大家都能管住自己的手,何必要花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