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可以辦好奧運,也可以辦好亞運,但不一定能辦好春運?!边@句帶有幽默色彩的流行語,直接訴說著春運的艱辛和復雜。為了與家人春節團聚,很多人踏上了期盼已久的回鄉路。與此同時,為了更多人順利出行,春運路上,又有無數人付出艱辛和汗水。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登上貴陽到北京的列車,28小時全程體驗了乘務人員的苦辣酸甜,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感受到春運工作者的艱辛和不易。
T88次火車,貴陽至北京,單程28小時。
王姐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她的崗位在餐車。晚上五點半,她一邊忙著,一邊給幾個年輕的乘務員講了一個她兒子的“笑話”。
臨走前,王姐對兒子說:“媽媽馬上要春運了,6天不回家,如果爸爸回來晚了,你就自己打開電爐子,打開空調。如果鞋子濕了,就放在電爐邊上烤烤,你做一個給我看看?!?/p>
說完,王姐轉身去收拾行李,十幾分鐘后,兒子跑過來,很委屈地說,“媽媽,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王姐問:“怎么了?”
兒子從身后拿出一只鞋子,鞋底被烤化了,嚴重變形,已經不能再穿了。
講完這個故事,身邊的四個女乘務員笑成一團,但是王姐只是尷尬地笑了笑。本想講一個笑話,沒想到一下子勾起了對兒子的思念。
接下來的工作,王姐有些魂不守舍。
晚上7點,餐車最忙的時候,座位上坐滿吃飯的乘客,過道里也一下子涌進很多人。
突然,一個乘客開始大罵,原因是點的菜遲遲未上。王姐耐心解釋,但是對方不聽。身邊的人連忙救場,眾人相勸之下,總算平息下來。
王姐一轉身,眼淚差點掉下來。從上車到現在,她已經連續工作了11個小時,加上那個不合適的“笑話”又勾起她對兒子的思念之情,更加身心疲憊。
列車長對記者說:“一到春運,各條鐵路線上都增加了臨時列車,乘務員隊伍短缺。好多服務員都是臨時抽調的,穿上乘務員的衣服,就必須馬上適應角色?!?/p>
火車飛馳著。15號車廂,一個小個子列車員臉上帶著笑意,在車廂里掃掃這里,抹抹那里,只是在低頭的瞬間,眼神中會閃過一絲與她年齡不相稱的憂傷。她姓湯,大家叫她“小湯”。
小湯是一名90后的乘務員,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媽媽走了,爸爸覺得她是個累贅,是奶奶用微薄的退休金撫養她長大。三年前進入這個單位工作后,覺得眼界一下子開闊了。每次出乘,小湯都把制服洗得干干凈凈?!拔覍β每秃茫麄儗ξ乙埠?,自己活得陽光,也越來越自信。最重要的是我用自己的工資與奶奶一起過上了比從前更好的日子”。說到這,她失聲痛哭起來,“上次出乘回家的第二天,奶奶就永遠離開了我。在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我沒有陪伴她過一個春節……”
餐車里依然擠滿了人,一個中等個頭的工作人員正在提醒用完餐的旅客離開座位時別忘記攜帶自己的物品。
他是列車長,姓孫。工作12年了,只有一個春節是在家里過的。年年在外,孫車長沒有絲毫怨氣:“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最忙的時候,通常是這趟車跑到家,還得利用休班時間跑另一條線的車,學生、農民和探親的都急著要回家過年?!?/p>
“別看現在這么擠,真正到過年那幾天,車上卻幾乎沒什么旅客,年輕的乘務員守著空空的車廂心里失落得很,所以早就在考慮年夜飯如何安排,搞點活動才會更熱鬧。”他說。
孫車長的妻子也在鐵路上跑車,一到春運,十多天才能見上一面。孩子3歲多了,只能委托給老人照看。去年8月,兒子連續高燒,診斷得了罕見的川崎癥,住了二十多天院才退燒。今年1月,貴陽下大雪開始凝凍,家里住的地勢高,水管凍上了,停水又停電,孩子的病再次發作,“正好該我出車,老婆也在路上”。夜里,孩子高燒不退,老人用羽絨服把孩子包起來,抱著就往醫院跑,路上還摔了兩跤。事后得知,孫車長更加揪心。
第二天中午12點,火車即將到達北京,乘務員們的工作基本完成。王姐靠在車窗上,一直在看手機,里面有兒子的照片,也有愛人的短信。她就在窗邊反復看著手機。她抿了抿嘴,遠遠看上去,像是要哭的樣子。
不用猜,大年三十的晚上,兒子和愛人坐在電視機前的時候,她肯定還在餐車里忙碌。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兒子拜年的電話,她肯定不能準時接到了。
記者感言
前幾天,貴陽普降大雪,搭乘飛機回京成了不確定的事情。為保證按時返程,臨時決定坐火車。28小時的旅程,本以為枯燥無味,卻沒想到因為體會到鐵路工作人員春運期間的生活而感觸頗深。
忙碌的春運,為了讓乘客滿意回家,鐵路人放棄了自己的團圓,舍小家顧大家,體力嚴重透支的情況下,仍戰斗在第一線。雖然也有媒體報道他們,也很“振奮人心”,卻很難打動人心。說實話,28小時里,我被自己見到的普通乘務人員深深感動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快樂和辛酸。正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渴望和心愿,忠于職責的奉獻和堅守,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祝福他們在春運的日子里平安、快樂。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