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與陜西神木全民免費醫療改革方案的主導者——神木縣前縣委書記郭寶成不期而遇。如今是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他,談起神木醫改,依然充滿深情,激動不已。

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引發全國關注,這個陜北資源強縣的民生實驗,能否為中國艱難的醫改帶來一種成功模式?
幾年前,當一個偏僻的西部縣城所實行的全民免費醫療被媒體曝光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一時間,贊美、懷疑、批評之聲不絕于耳。
那么轟動一時的神木醫改今天又如何呢?據郭寶成介紹,神木過去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自從神府煤田開采以來,神木的財政能力也快速增長,并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有了錢,神木把改善民生問題作為最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他們做的第一件民生大事是,在全縣實行12年免費教育,緊接著對全縣城鄉孤殘老人、重度殘疾人等由政府供養。在此基礎上,經過深入調研,他們把城鎮的醫療保障和農村的新農合捆綁在一起,大膽探索全民免費醫療的實現路徑。
其實,說神木的醫改是“全民免費醫療”并不準確,因為不管是初級的門診治療,還是高級的住院治療,所有人都是要承擔一定比例的醫療費用的。但仔細觀察后會發現,神木醫改的制度設計比較簡單,且容易操作。其主要內容包括:
首先,把全縣42萬戶籍人口,不分市民、農民,也不分干部、群眾,都實行統一的醫療制度;其次,實行門診和住院報銷起點制度:每個人在一年內,門診在100元以上,住院在400元以上、30萬以下的費用都可以報銷(其中在鄉鎮醫院住院個人承擔費用為200元;轉院至縣以外的大醫院,個人負擔3000元),神木縣政府是唯一的責任者;第三,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一方,通過公平競爭的方法,進行選擇,由政府購買服務,并進行監管。除鄉鎮醫院外,在縣城共選定一所公立醫院和七所民營醫院參與全民免費醫療服務;第四,為了把這件關系全縣所有人健康的大事做好,縣里成立了高層議事協調機構——康復委員會,并設立了康復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同時加大了對公立醫院的硬件建設,以應對民眾的就醫需求;第五,圍繞全民免費醫療,開發了一套醫療服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實現刷卡看病,并對醫院、醫生以及藥品等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范,納入信息化系統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