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拆掉容易,再找回來就難了
“我最后一次去粉房社區看會館是在去年底,當時是帶人去給會館拍照片。按時間界定,一百年以上的都應算文物,會館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筑,卻被拆得支離破碎,大家都很心疼。”昨天上午,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委員會會長湯錦程提到粉房社區30多家會館正處于拆遷時唏噓不已。
湯錦程稱,粉房社區處于中心城區,地段稀缺?!暗@不是犧牲會館的理由,特別是粉房琉璃街115號梁啟超故居的新會會館,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家會館,更是文化的載體,是革命發源地,擁有文物與革命教育的雙重意義和價值,”湯錦程稱,“拆掉很容易,再找回來就相當困難了。”
湯錦程呼吁政府各部門應加強對會館的“深度關懷”,“關注被拆的會館,呼吁尚未進入拆遷名錄的會館受到保護。”他說,1991年前自己開始做調查時,當時還鮮有人知道會館?!艾F在北京的會館有400多家,在全國來說是老大哥,但是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正逐步減少?!睕]有引起重視,拆了也沒人說話。像魯迅進京住在會館,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形成于會館,會館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革命教育的搖籃?!安鸬粢欢〞蠡诘?!”湯錦程稱。
記者探究
30余會館未入文保范圍
近日,記者多次和西城區文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聯系,了解位于粉房社區30余家會館的具體情況。西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稱,該區域會館應由南區文委部門負責。
直至昨天上午,雖采用現場采訪、傳真、電話、手機短信等多種途徑聯系,記者仍未拿到南區文物科負責人的任何回復。昨天下午,記者在南區文委網站上查到,粉房社區30多家會館均未進入該區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只有位于粉房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進入了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名單。
名館軼事
龍綿會館
四川龍綿會館,由四川龍安府(今平武)和綿州(今綿陽)人合辦。光緒16年(1890年)9月,龍安、綿州兩地在京官員集1900兩白銀采買此屋。綿竹人楊銳曾奔走于龍綿等各個四川籍會館,從“公車上書”到“百日維新”,會館也成了他宣傳、鞭策維新變法的陣地。
新會會館
目前為宣南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據史料記載,梁啟超來京參加會試時曾在此居住,并在此結婚,他的住所是會館中路的3間北房。因梁自號“飲冰室主人”,所著文集名《飲冰室文集》,故有人將此屋稱為飲冰室。
萍鄉會館
曾是在京萍鄉人聚居地,院內四圍的房屋都是3間,街門是一間合瓦清水脊如意門。文廷式從江西老家回來后就住在這里。文廷式(1856-1904)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光緒甲午、乙未年間,因“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成為上書官員中的領軍者,開啟了舉人上書之門。
饒州會館
饒州會館位于潘家胡同的正中間路西,是江西省饒州等7個縣出資修建的一所會館。會館院子為兩進院落,各有10余間房。據了解,會館大門上方曾立有一塊書有“饒州會館”的匾,約有百余年歷史,后被會館內一住戶取走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