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瘦肉精”事件前對雙匯發展出具研究報告的券商多達30余家,事件曝光后卻僅有大概8家券商出具了對此事件的點評報告,20多家券商集體失語,從側面反映出主流券商對該事件的態度。
雙匯發展緣何遭遇“強烈推薦”
就在普通投資者憤憤不平的同時,以券商、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卻“十分的慷慨與大度”,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約有30多家機構愿意給雙匯改正的機會并“強烈推薦”。
這一出人意料的舉措,讓很多普通投資者充滿了期待,幻想著雙匯發展是否能成為第二個伊利股份,而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慷慨”的給予雙匯發展“強烈推薦”的評級。
作為絕對的基金重倉股,雙匯發展30%以上的流通市值,為不同基金公司所持有。但自3月14日爆發的瘦肉精事件,對于所有基金公司來說,都是一個突然踩中的地雷,對普通的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噩耗”。
但最終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出人意料的“力挺”讓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雙匯發展再次在資本市場展開了一場博弈。
雙匯股價下挫引融資客搶籌 融券客5天入賬107萬
持有5.4萬股的融券客在雙匯發展復牌后的5個交易日內已經入賬超過107萬元。
昨日雙匯發展股價略微反彈,但整體仍處下跌趨勢中。收盤價為58元,盤中最低價被打到56.92元,而前一交易日,該股股價剛剛創出“瘦肉精”事件爆發以來新低 56.61元。
據了解,這家總市值曾經接近600億元的食品加工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自3月15日以來,5個交易日已縮水170億元。
而其打開跌停板后的換手率也大幅增加,21日高達9.2%,25日7.37%,但昨日已降為1.57%。盤中,舊的機構資金在慌忙出逃,也有新的機構資金進場接貨。
面對市場前期預測的65元 55元的“底部”價位區間,不少融資客也已經開始進場搶籌。業內人士稱,該事件可能是融資融券業務推出以來,券商遭遇的首次對賭敗績。
受“信披門”影響 雙匯逼近要約收購價
由于要約收購價格支撐,“瘦肉精”事件之后又受到銷售數據注水事件影響的雙匯發展(000895.SZ),昨天,仍然沒有跌破56元的要約收購價。
此前,雙匯發展曾在公告中稱,雙匯發展闡述了目前鮮凍品及肉制品日均發貨量,已恢復至2011年3月上半月平均日發貨量的70%-80%;日回貨款9000多萬,恢復至3月上半月平均日回收款的72%。此公告中,雙匯發展并未對為何在復牌公告中沒有公布退貨承諾作出解釋,雙匯澄而不清,再陷“信披門”。
受媒體質疑的消息影響,4月25日,雙匯發展開盤價為59.96元,盤中最低價處于56.61元,最高價只有60.50元,收盤價58.52元。成交量有44萬余手,遠低于上一交易日,即4月21日的近56萬手的成交,場外投資者仍游疑不定。
“受負面消息影響,股價今天大跌,但是始終沒有跌破56元,而且,收盤的時候又漲回去了。”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該基金經理稱,雙匯重組的時候有過條件,如果股價跌破56元,流通股投資者可以以56元的價格將股票賣給重組方,因此,雙匯總是跌不下去。
根據公告,2010年11月,雙匯國際股權變更,雙匯發展及其關聯企業的員工控制的興泰集團成為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
興泰集團通過羅特克斯發出溢價全面要約收購,價格為56元/股,比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公告前3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加權算術平均值53.38元/股溢價4.91%。本次實際控制人變動與雙匯發展的重大資產重組同時推進,但二者獨立操作,并不互為前提。這就意味著,即便雙匯發展整體上市最終流產,上述要約收購依然有效。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