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市環保局獲悉,PM2.5監測布點方案已確定。本市原有的27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新增PM2.5等污染物監測設備;另外新增8個監測站,分別是5個交通站、3個區域站。35個監測站涵蓋了空氣質量評價點、對照點、區域點、交通點四種類型,均勻分布于各區縣,逐步具備按新國標監測6項污染物的能力。下月初起,本市將陸續發布各站PM2.5監測數據。
空氣質量監測首增交通站
根據本市PM2.5監測布點方案,本市將新增5個交通監測站,分布在二、三、四環沿線及核心區道路干線。與空氣質量評價站不同,交通站是為監測道路交通污染源對空氣質量影響而設置的污染監控點。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每位市民都是交通的參與者,對道路交通空氣污染及其對健康的影響關注度高。增設交通站完善了本市空氣監測網絡的站點類型,能及時反映交通干線周邊的污染情況,將使監測數據與市民的感受及實際情況更為接近。
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500萬輛,汽車排放的尾氣是影響城區空氣質量的重要污染物,也將是今后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著力點。張大偉說,通過交通站監測到的數據,可掌握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規律、時空分布變化等特點,便于今后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理工作。此外,環保部門開展的道路交通空氣污染監測,其監測和研究結果將與其他政府部門共享,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根據此前的研究性監測結果,交通干線周邊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水平都相對較高。今后實時公布交通站監測數據,可為在交通干線周邊居住的市民、企業提供參考,也能推動市民更主動參與綠色出行,減少開車。
新增3個區域站研究PM2.5傳輸特性
據透露,在新建的8個監測站點中,有3個站點類型為區域站,主要分布于本市東、東南、西南邊界地區,與本市北部原有的3個邊界站形成相對完整的邊界站點網絡,實時監測包括PM2.5在內的大氣污染物的區域傳輸情況。
本市地處京津冀地區,是國內經濟活動頻繁、污染物排放強度較高且相對集中的區域。科學研究表明,本市空氣質量與周邊城市和區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特別是重污染天氣條件下,區域城市間存在明顯的空氣質量協同性。因此,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大氣污染治理的區域協作十分必要。
據介紹,PM2.5粒徑小、質量輕,傳輸與風向、風力等條件關系密切,在空氣中傳播距離較遠。通過區域變化監測并結合氣象等資料,可以大尺度觀測PM2.5等污染物影響本市的規律,找出傳輸路徑,可為今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提供重要參考。
此外,本市還將在郊區設定1個城市環境清潔對照點,反映不受城市污染影響的地區空氣質量狀況。對照點將與反映區域范圍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整體水平及變化規律的評價點結合,反映經濟社會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情況。
新版空氣質量發布平臺明年上線
據介紹,市環保監測中心正在開發新版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明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運行服務。屆時,市民可隨時登錄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查詢距自己最近的環保監測站點的空氣質量數據,了解身邊的空氣質量。為便于市民參考,環保部門還會把PM2.5等污染物的濃度數據轉化成空氣質量指數(AQI)。不同的AQI對應相應的健康指引。過敏體質的市民可參照健康指引及時采取防護措施。
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本市市域面積較大,不同地點間空氣質量差異較大。環保部門正在積極加密監測站點,發布盡可能詳盡的數據,讓監測數據與市民感受更趨一致,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本報記者王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