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說法引起人們關注,一些商家還推出了號稱具有排酸功效的保健食品。“酸性體質”是否引發疾病?“酸堿體質”的說法科學嗎?食物能否影響人體的酸堿度?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就此采訪了醫學專家及營養學家。
疑問一:“酸性體質”容易致病嗎?
【回應】 “酸性體質”并非生病原因而是結果。“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嚇唬人
有網文稱,中國70%的人由于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體液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患嚴重疾病甚至癌癥。這種說法對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人體有多種體液,包括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這些液體的酸堿度不同,通常用pH值來衡量。如血液的pH值應該處于7.35—7.45的弱堿狀態,低于7.35會引起酸中毒,出現頭暈、瞌睡、焦慮,甚至精神錯亂;高于7.45會引起堿中毒,出現肌肉痙攣或心臟問題。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高凌,以及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急救中心主任何小華都認為,“酸性體質”導致疾病的說法顛倒了因果關系。實際上,不是“酸性體質”導致疾病,而是患有某種疾病或服了某些藥物會導致酸中毒這一結果。
武漢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教授陳瑞表示,導致身體酸度升高的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癥,消化系統疾病如嚴重腹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泌尿系統疾病如腎功能不全等。這些疾病因為嚴重影響機體代謝,或者導致代謝終產物排泄障礙,從而導致身體酸度升高。
醫學博士、廣州陽普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冠華認為,“‘大多數人是酸性體質’的觀點是錯誤的”,多數人通常都在正常狀態,只有極少數人由于病變導致酸堿度失衡。
“‘酸性體質’理論經常靠‘酸性體質導致腫瘤’來嚇唬人,但是醫學上并沒有人體酸堿性和腫瘤誘因有關的說法。”四川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四川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生導師李云說,“酸性體質”理論將因果互換了,事實上,并不是“酸性體質”誘發了腫瘤,而是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