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公眾一邊倒的支持相比,以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為代表的“反對派”,則堅持認為“恢復‘五一’長假是改革倒退”。其實“反對派”的聲音十分理性謹慎:以往有“五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并駕齊驅,不還是長假出游人數成災嗎?這種“全國人民統一出游”的方式,不僅將耗盡交通、旅游資源,讓休閑質量直線下降,還將帶來繁多的交通事故和安全隱患。同時,“反對派”在反對恢復“五一”長假的同時,也呼吁應將出行模式調整為帶薪休假,更有人建議對非節假日出游實行優惠。
10月3日,蔡繼明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他并未改變自己“取消黃金周”的態度。他堅持認為,黃金周是“被放假”。他說,應該錯開放假,增加人們自由選擇休假的時間,“這個改革的方向,我覺得應該堅持,不應該退回去?!倍擞^點被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當場質疑,白巖松認為其“理想依然很浪漫,但現實的確很骨感”,“沒有帶薪休假,反而是‘五一’長假沒了”。
帶薪休假制度早在1995年就已經寫進了《勞動法》,2008年,又有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事實上,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這些年并沒有如愿得到推廣。由于沒有嚴格的處罰措施和明晰的處罰標準,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大打折扣,基本只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得到執行,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都沒有很好地貫徹施行。根據2011年10月《小康》雜志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發布的“職場人休閑滿意度”調查。有21.8%的受訪者雖然符合享受條件,但從沒享受過帶薪休假;另外有26.3%的受訪者“偶爾享受”帶薪休假,而每年享受帶薪休假的人只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