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將全國聯網
趙白鴿透露,今年整個器官捐獻的信息將全國聯網,力爭在研究、借鑒國外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的信息管理系統研發成功并上線,以期在最短時間內,使我國的整個人體器官捐獻的動態變化及時反映出來。
“我們希望今年完成這個任務,否則‘器官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都不明晰。”趙白鴿表示,信息系統在國外包括四部分,分別是申請、注冊、分配和評估,我國整個系統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但全部完成需要一定時間。“到今年年底,我們希望能把注冊、申請部分完成,然后再逐漸發展到分配和評估。”
據悉,中國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和已上線試運行的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形成覆蓋全國的兩套并行網絡。器官捐獻協調員從捐獻信息系統發現潛在捐獻者,并協調完成相關法律工作。
器官分配將遵從3大原則
據介紹,我國目前正在衛生部的主導下,建立人體捐獻器官的分配系統。它將主要以三個原則為基礎。第一是病情原則,會做專業的器官評分。第二是就近原則,比如在本市獲取的器官,可優先由北京市的各個移植醫院來分配。第三個是年齡的原則,孩子要優先于老人。由于該分配系統是公開的,所有的器官移植的單位,要把等待病人的相關信息都錄入到網上去,分配系統根據在網上登記的這些病人的排名進行工作。系統包括器官移植等待者預約名單系統和器官捐獻者登記以及器官匹配系統。
平均26分鐘分配一個器官
與此同時,每一次分配痕跡都將被永久地保留在數據庫中。如果有疑義,可以隨時重建任何一次的分配。同時整個分配過程,受到身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監督。系統不僅從技術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分配的公平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匹配的質量和效率。根據統計,經過分配系統進行分配,從錄入提供者信息后開始分配,到器官真正分配到等待者身上,整個分配過程平均用時26分鐘,其中匹配環節的平均用時僅為0.96秒。
捐獻救助不是器官買賣
在人體器官捐獻中,堅持自愿無償捐獻是一個基本原則,但是在實際捐獻中,對困難捐獻者家庭的人道救助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的器官捐獻同樣適用無償原則,即捐獻者本身不應也無法從捐贈中獲得直接利益,這是必須強調的。”衛生部部長陳竺明確表示,對一些捐獻者故后的家庭老人、子女的捐獻救助,絕不是器官買賣,而是符合社會學、醫學和倫理學準則的人道主義救助。“我們正在探索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完善的捐獻救助體系,逐步完成救助政策,形成捐獻后救助工作機制。”
作為非試點城市,北京有望于年內正式建成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中心建成后,將整合全市20余家器官移植醫院,公開專門的熱線,利用這個統一的平臺受理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和聯系。
花絮:
陳竺要做器官捐獻首個志愿者
“早在幾個月前,陳竺部長曾向我表示,要做衛生部首個簽訂人體器官捐獻協議的志愿者,讓我非常感動。”黃潔夫在發言中透露。
對此,在場的衛生部部長陳竺的回答顯得很低調。他由衷地說:“這是我的一個心愿。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在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期間,在法國親眼看到了導師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親手創建法國移植技術的開創性工作。我本人也十分愿意向器官捐獻者、志愿者學習,加入到這一隊伍中,同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接受必要的培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的社會很多人都能夠投入到這項事業中,那么涓涓細流就能匯成大江。”
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也鄭重表示:“我愿意重申三年前開展這項器官移植試點工作時的心愿,當一名器官捐獻的無償志愿者。”(記者代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