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夜宿深山是家常便飯
王會說,父親王呈三今年已經(jīng)86歲,參加過抗美援朝,這些年來一直念叨著要到丹東看。但很不湊巧,到了去年10月爺倆快到東北時已經(jīng)很冷,溫度已經(jīng)零攝氏度以下了,擔心老父親身體吃不消,王會只好調整行程,帶父親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上轉了轉。
8月6日從棗莊出門后先繞著山東走了一圈,從煙臺坐輪渡到大連,又到了盤錦、內蒙赤峰、北京、天津,國慶節(jié)回了一趟家里吃酒,然后又到了徐州,從江蘇來到上海、浙江杭州、湖南長沙,最后來到桂林、南寧,7000多公里的行程,對于一輩子沒出過遠門的王呈三來說,這次旅行無疑是一次大冒險。“我父親和我說了,要是在路上出點意外死了,就把他和我養(yǎng)母葬在一起。其實,他很享受這個過程,之前憋了很久。”
輾轉十個省份的房車游,一個五旬老漢帶著一個八旬老人,也難免遇到一些曲折和艱辛。由于老人家年事高,每天車速只有七八十碼,遇到大江大河就停下來。搬張椅子出來給父親吹吹風,喝喝小酒。所以,夜宿深山老林也就是家常便飯。
王會說,有一次走到內蒙古有些迷路,周圍荒無人煙。晚上聽到幾米開外野狼的嚎叫,并有狼撞車門的聲音。爺倆躲在房車里不敢出來,連燈也不敢開。
不過,旅程中最大的煩惱是各大景點的門票實在有點貴。這一路下來,光景點門票就花掉上萬元,是支出中的大頭。
帶父玩比給他買玉骨灰盒好
“內蒙古大草原上,我和父親一起放風箏,聞花香;在北京,我用輪椅推著父親坐電梯上了天安門城樓。”
說起爺倆的環(huán)中國旅行,王會眉飛色舞。他說,父親喜歡釣魚,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要停下。他印象最深的是在黃河濟南段,他把車停在黃河邊上,就跟自家陽臺一樣,老父就坐在車上釣魚。
蛇年春節(jié),王會帶著父親過了正月十五后繼續(xù)出發(fā)。3月份,王會抵達南寧,王呈三喜歡這里溫暖的氣候,決定小住一段時間。在南寧市一小區(qū),他的“房車”格外惹眼。開始有業(yè)主投訴這輛車占用小區(qū)車位。后來得知王會的故事,不少人表示“慚愧”并愿意給他們父子提供幫助。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王呈三和王會之間沒有血緣關系。王會說,自己年輕時身世凄慘,而養(yǎng)母由于身體原因不能生育,養(yǎng)父王呈三將自己收留。這么多年來,養(yǎng)父把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王會說養(yǎng)父母對他不比親生父母差。
王會說:“父親是離休老干部,又是抗美援朝老兵,退休金并不低,我們倆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每月有1萬多元。但我想把他的錢花在他活著時候,看看各地風光,這比人死了買個玉的骨灰盒都好……”王會說。
他算了下,一個月花費不到1萬元。自己和老爸的退休工資加起來一個月夠支付這筆支出。文/ 本報記者肖歡歡 實習生程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