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區某事業單位員工李琳琳5月5日上午開車到霄云路辦事。見馬路兩邊都規劃好了停車位,就打算停在路邊。車還沒停穩,后方就有一位中年人一路小跑來到車前:“停多久?第一小時10元,第二小時15元。”
李琳琳向對方解釋,自己到附近寫字樓拿些材料,停車時間不會太久,能不能優惠一點?對方卻一點不松口,一定要按照標示的收費標準收費。當李琳琳提出查看收費人員的證件時,這位中年人答復說:“證件沒帶在身上。往前走100米有個收費提示,上面就有我們的單位和電話。”
當交完停車費索要發票時,對方卻松了口,聲稱如果不要發票,可以少交錢,兩個小時的停車費由25元減少到20元。“不要發票可以少交錢,能是正規公司的做法嗎?”李琳琳說。
“希望采用更智能的收費方式,杜絕隨意要價”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20萬輛,但停車位還不及需求量的一半,馬路邊的停車位數量更少。在繁華商業地段以及大型社區附近,停車位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容易出現停車亂收費問題,集中表現為三類:
一是多收停車費。收費牌上標示一個價格,收費時卻按照更貴的價格收取,否則不予放行。如果索要發票,就要按照更高價格支付停車費;如果不要發票,可以給予優惠。
二是私人亂收費。在路邊劃線就開始收費,收費車位遠多于在管理部門備案的數量。這部分收費人員往往避諱談起屬于哪個公司。
三是管理亂。收取了停車費,卻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停車期間車輛出現刮擦等事故,找不到人負責。
李琳琳覺得,停車位帶有一定自然壟斷性質,如何收費應該由政府指導定價,不應該如此隨意。而且,政府定價時也應該有科學的程序,這樣才能讓停車費交得更明白。
“最好能設立專門的部門,讓車主更加方便查詢停車位是否已經備案,充分發揮車主的監督作用。”王立覺得,很多時候明明感覺自己被亂收費,可由于查詢起來太麻煩,也就忍了。如果能有更方便的渠道,維權積極性會更高。
李琳琳認為,為了防止公共停車位收費進入個人腰包,可以采用更加智能的收費方式。比如,車輛的停放時間、計費方式都由系統統一計算,這樣能夠杜絕收費環節中隨意要價的現象。(記者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