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發放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標識不完善,消費者食用諸如木瓜、豆制品等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時并不知情。在許多人談“轉”色變的情況下,如何化解群眾對轉基因的問號,維護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
“木瓜竟然也是轉基因的?”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轉基因農作物的推廣,轉基因食品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我國實行的是轉基因標識制度,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并在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生物均需要標識。但記者發現一些轉基因食品標識非常混亂,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并未明確標識。
以木瓜為例,記者調查了解到,市場上銷售的木瓜有很大一部分是轉基因木瓜,但這些產品一般沒有明確標識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番木瓜“華農1號”占廣東番木瓜市場銷售約40%,“華農1號”研究團隊成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李華平告訴記者,“華農1號”每年種植面積估計約3.5萬畝,其產品一般沒有轉基因標識。
類似例子并不少見。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豆制品包括豆腐、腐乳等,是由轉基因大豆制成的。這些食品的外包裝也往往沒有相應標識,原因是“怕消費者知道后不買,也不知道必須標識”。
轉基因標識不完善 傷害消費者知情權
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標識不完善,實際上傷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家住在天津市南開區的張桂常女士說,“如果要吃轉基因食品,我需要知情,因為不知不覺就吃下了轉基因成分是件讓人很不舒服的事情。”
為何有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而未明確標識?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華琳告訴記者,現在有兩部法規管理轉基因標識。一個是國家質檢總局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規定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轉基因原料的產品,必須在標識上加入中文說明。另一個是國務院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的農產品,必須有明顯標識。但“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只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等五個品類,并不包括甜椒、木瓜等。“已經實施了十幾年了,早就該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