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奶粉銷量應該超過超市。”林偉文估計,因為藥房網點更多。香港有500多家藥房,包括400多家小型藥房,還有萬寧、屈臣氏兩家連鎖藥房。跑馬地成和道一帶,短短幾百米的一條街,就有萬寧、屈臣氏藥房各一家,還有數家獨立藥房。跑馬地并非商業區,在銅鑼灣等繁華地段,藥房更是密集到幾步一家。而且,藥房的奶粉價格,通常比超市優惠10%左右。
專門柜臺存放奶粉,是不是政府為監管奶粉質量而提出的要求?林偉文解釋,這是商家的通行做法,并非政府要求,而是為了防盜,“偷奶粉的很多”。
政府對嬰幼兒奶粉在香港的銷售,并沒有特別的規管要求,只是作為普通食品看待。香港并不生產奶粉,所有供應都來自進口。
香港海關介紹,沒有任何針對奶粉進口的特別規管。政府食品與環境衛生署也向記者證實,奶粉進口香港無需向食物環境衛生署申領進口許可證或牌照。在香港出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的安全,與其他食品一樣,都受《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及其附例規管。該條例規定,“所有供出售的食物必須適宜供人食用。”
售賣須獲商業登記證
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梁嘉聲說,在香港,奶粉是普通食品,零售環節沒有什么特殊管制,可以在藥房買,也可以在超市買。“奶粉是加工過的食品,是干的,有包裝,安全性很高。牛奶反而會更嚴格一些,因為有冷藏等要求。”
其實,只要拿到商業登記證,誰都可以售賣奶粉。商業登記證很容易取得,香港法律規定,任何在香港經營業務的人士,均須在開業后1個月內申請商業登記,并將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在營業地點展示。
既然政府未對銷售渠道有任何規定,為什么奶粉集中在藥店和超市渠道銷售呢?“蔬菜攤也可以賣”,林偉文說,“但不會有人去買的,因為沒有人相信他們嘛。”
梁嘉聲認為,“藥店賣奶粉”這一現象的形成,一是因為消費者的習慣問題。“藥店給人衛生、潔凈、安全的感覺。去蔬菜攤買奶粉,總感覺怪怪的吧。”二是供應商的選擇。“供應商要考慮終端渠道的銷售能力,交給藥店銷售,也方便管理。”
“義成”藥房的一位資深店員介紹,前些年,并非每家藥房都賣奶粉。后來內地客人越來越多,藥房見有利可圖,就向供應商申請進貨,現在基本上所有藥房都賣奶粉了。“商會也幫助成員藥房與供應商洽談。”劉愛國說。
“義成”藥房的墻壁上,張貼了3張牌照。第一張是“商業登記證”,向稅務局商業登記署申請。劉愛國說,所有企業都要辦理這張證件,有了之后就可以銷售普通商品。第二張是“藥房注冊證明書”,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發出,有了這張證書就可以賣藥。第三張是藥劑師證書。
劉愛國介紹,藥房也可以經營藥品外的其他商品,比如洗發膏等日用品,尿布等嬰兒用品,還有巧克力、口香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