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在2012年底收尾,相關部門的驗收工作也早已結束的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工程,截至目前還未對外公布結果。經人民網財經多方了解,從各個城市推廣數量與目標上看,這項計劃已經落空。
出于尋找替代能源和環保的考慮,2009年時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和工信部四個部委聯合推動了一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主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
這項計劃共有25個城市入選,很快制定四年內新能源汽車增長1萬-3萬輛不等的目標,包括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武漢、深圳、濟南、合肥、長沙、昆明、南昌、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襄樊、呼和浩特、沈陽、成都以及南通。
完成情況與目標差距甚遠
人民網財經日前聯系上述25個城市采訪之后,截至發稿時僅收到杭州、合肥、長株潭三市、沈陽等四地相關部門回復的信息,此外大多數城市未回應,部分城市甚至存在相互推諉或避而不談的情況。
據科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25個城市共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74萬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萬輛,私人領域0.44萬輛,今年3月底將完成財政補貼清算。
這意味著,25個城市示范推廣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平均擁有量為1096輛。表面看似完成計劃,但實際上推廣的節能汽車大多集中在合肥、杭州、深圳、北京等寥寥幾個城市,部分城市未超1000輛,進展緩慢。根據公開報道,第二批入選的唐山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50輛,而其目標是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660輛。
沈陽市發改委提供給人民網財經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該市共采購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1003輛,上線運營的有908輛。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長株潭(長沙,株洲,湘潭)混合動力公交車示范規模為2116輛,但純電動汽車卻未正式投入運營。
就算推廣情況較好的城市也與當初雄心勃勃的目標相差甚遠。例如,深圳市在2009年制定計劃提出,到2012年末新能源汽車運營達到3.4萬輛,其中私人購買為2.5萬輛。目前來看根本未完成,截至2月底,深圳新能源私家車數量1064輛。
合肥市截至到5月份推廣新能源汽車5450輛,數量位居全國首位。但是與其規劃目標相比差距也甚遠。根據規劃,到2012年合肥推廣新能源汽車2.25萬輛。
“補貼資金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的開展,但是國家對純電動公車的支持政策優勢并不明顯。”合肥市科技局總結認為。
而因推廣租賃模式受到業界稱贊的杭州市,截至今年4月底,共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2563輛,其中混合動力車1095輛,新能源汽車1468輛,私人購買大約有100多輛。但是杭州此前計劃到2012年底要推廣2萬輛。
即使有過奧運會和世博會大力推動的北京和上海兩市在后期新能源汽車推廣也非常乏力。上海市的目標是到2012年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至2萬輛。而截至到今年6月底,這一數據僅為300多輛。
在2012年初時,第一電動研究院發布一份《2011年度中國新能源大巴示范運營調查報告》顯示,截止到2011年10月,25個試點城市僅完成新能源車的推廣目標的38%左右。